新疆平安網訊(巴音郭楞日報記者 蔣鋒) 4月17日,一個普通的周日。一大早,薩伍提·阿吾提便忙活起來,先去羊圈查看羊群活動情況,羊圈上方搭建的鴿籠則需要清理,順便為鴿子添食添水。上午,他的精力則主要花在庭院里種植的桃樹、杏樹和套種的各種蔬菜上。幾年前,這樣的生活薩伍提還無法想象,那時他和妻子的精力都放在了種植棉花上,起早貪黑不說,一年下來收入并不比現在多。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古勒巴格鄉古勒巴格村,像薩伍提這樣的村民并不在少數,這是近年來古勒巴格村引導農民利用庭院內外、房前屋后閑置空間和土地,大力發展蔬菜和養殖等庭院經濟產業的結果。
“能有今天這樣的生活,還是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現在我們的收入增加了,干起活兒來也更加有勁了。”薩伍提說。
薩伍提家原有土地20畝,2017年之前以種植棉花為主,每年一畝地種植棉花的收入為2000元。2017年土地流轉后,每畝土地流轉費為650元,增加了他家的財產性收入。隨著土地流轉,薩伍提夫婦二人從種植棉花中解放出來,分別通過務工增加了工資性收入。目前,薩伍提在村里幫村民焊接葡萄架、維修水管,一年下來收入在1.5萬元左右;妻子熱衣木在縣城社區當保安,月收入2000元左右。
實行“四區”(即生活區、種植區、養殖區、雜物堆放區)分離,是發展庭院經濟的一項創新性舉措。薩伍提家庭院里的五分地,以前也是以種植棉花為主,現在種上了桃樹、杏樹,林間還套種了豇豆、西紅柿等蔬菜品種,這些蔬菜不僅滿足了他們一家人的生活需求,盈余的蔬菜還可以出售給村委會食堂和其他村民,2018年僅蔬菜銷售收入就達3000元左右。在養殖區,薩伍提飼養著20多只羊,通過科學育肥,目前已增收5000元左右。羊圈上面搭建有鴿籠,鴿子由原有的10只增加到了40多只。這種養殖模式,既節省了空間,又拓寬了增收渠道。
昔日房前屋后閑置或種植棉花的地塊,如今變成了桃樹、杏樹等各類果樹和蔬菜。2018年,古勒巴格村全村新種植桃樹5000棵、杏樹3600棵、桑樹1200棵,補植楊樹2000棵,新增菜地14畝,新建小拱棚28個,新增雞2000只、鴿子800羽、羊893只。“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要落實在行動上,落實在各項具體的舉措上。為此,我們也想了很多辦法。”古勒巴格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胡冬冬說。
在積極發展庭院經濟的同時,古勒巴格村堅持“環境美、產業美、生活美、鄉風美”的總要求,推動“外在美”“內在美”同步提升,持續推進“四區分離”,改建簡易廁所,昔日雜亂的院落變得干凈整齊。如今,古勒巴格村正向打造環境整潔、生態宜居、庭院經濟持續發展的“美麗鄉村”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