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20個貧困村摘帽
自治區17個部門單位定點幫扶和田縣記事
新疆平安網訊(新疆日報記者 米日古力·納斯爾)“截至2018年底,和田地區和田縣已有82個貧困村摘帽、建檔立卡貧困戶27056戶116580人退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8.8%降至2018年的9.2%。”4月18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7個部門單位定點扶貧和田縣工作座談會上,和田縣委副書記李振國介紹了和田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效。
和田縣是自治區22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近年來,由自治區司法廳牽頭抓總,統籌協調17個定點扶貧部門和單位,從人力、物力、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和田縣大力支持和幫助。據統計,2018年,和田縣共有20個貧困村脫貧摘帽,9762戶39879人脫貧。自治區各部門單位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2624萬余元,實施項目26個,資助貧困學生680名,幫助轉移貧困人口就業711人,實現勞務收入699萬元。
因村施策 以項目帶動脫貧
17個部門單位幫扶思路清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重點推進項目建設。
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幫扶的和田縣朗如鄉刀孜亞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44戶1719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8.51%。2019年,駐村工作隊根據刀孜亞村的優勢和特色,向上級部門申報了5個扶貧項目并獲批準實施:5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及配套建設項目、購置22臺縫紉機項目、蔬菜大棚項目、覆蓋200戶的庭院美化項目、公廁淋浴室建設項目等。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極大改善村容村貌,同時可增加貧困戶及村集體收入,有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新疆監管局牽頭協調維藥種植項目,在和田縣伊斯拉木阿瓦提鄉里青托卡依村種植了2000畝中草藥。同時種植色素辣椒、胡蘿卜、西甜瓜等經濟作物1500余畝。
自治區司法廳幫助和田縣布扎克鄉加依村申報了15個扶貧項目,涉及農村道路建設、安全飲水工程、公廁和淋浴項目、鷓鴣雞養殖、貧困戶提質增收項目等。
科學規劃 以產業帶動增收
17個部門單位依托當地資源優勢,科學規劃,推進產業發展,拓寬村民增收門路。
自治區團委引導和幫助農民種植胡蘿卜、色素辣椒、甜瓜等,并建設了1000畝紫花苜蓿基地;投資10萬元,在塔瓦庫勒鄉喀克夏勒村建設了300平方米的打馕車間,成立了“團團的馕”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通物流配送和市場銷售渠道,做大馕產業。目前已實現日產馕3000個,帶動20余名本村婦女實現就地就業。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新疆分行利用農發行總行捐贈的黨費,為英阿瓦提鄉吐格曼貝什村建設了1500平方米的鐵藝加工廠,帶動100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預計每名村民年均創收3萬元左右,并為村集體每年增加6萬元的租賃收入。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新疆分公司依托物流體系,幫助英艾日克鄉巴什闊尕其村困難群眾賣核桃、黑雞、大蕓等農產品,有效提升了村民收入。
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投入189萬元建設了5個養殖合作社,實現130人就地就近就業;自治區交通建設管理局打造核桃產業提質增效示范田;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促成3個農業合作社與北京沙迪克果業簽訂了480萬元的干果銷售合同。
扶志扶智 激發內生動力
扶貧先扶志。今年以來,自治區團委從轉變觀念入手,先后3次開展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主題團日活動,調動廣大團員青年投身脫貧攻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村民內生動力。
自治區司法廳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開展“1+1”法律志愿服務活動,為貧困群眾解決法律難題,維護合法權益;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利用周一升國旗、夜校學習、入戶走訪等方式,積極開展“扶志扶智”宣傳教育工作,增強村民脫貧信心;新疆人民出版總社大力開展文化扶貧工作,開展文化扶貧進萬家活動,制作100塊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節日、民族團結等方面的宣傳板,放置在罕艾日克鎮恰先拜巴扎村的主要街道,供村民參觀學習。
“開展自治區部門單位包村定點扶貧,有利于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落實到村到戶到人,有利于把黨的溫暖送到貧困群眾家中,對地州、縣市開展定點扶貧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社會扶貧處副處長麥賽迪·麥斯迪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