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平安網訊 一個樂觀開朗的60后,一個精力充沛的70后,還有6個開拓創新的80、90后,這些充滿活力的工作隊員組成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駐喀什地區澤普縣奎依巴格鄉奎依巴格村“訪惠聚”工作隊。他們扎根農村刻苦磨練,堅守崗位攻堅克難,聯系群眾魚水情深,他們用奮斗的汗水帶領村民跑出了村莊發展、村民增收的好成績。五四青年節前夕,工作隊被自治區團委、自治區青聯授予第十八屆 “新疆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今天,“新疆訪惠聚”帶您走進工作隊,看看榮譽背后的奮斗足跡。
奎依巴格村是一個以傳統作物、林果種植為主的村,產業結構單一、村民增收緩慢,村集體經濟薄弱。工作隊駐村后,通過入戶走訪和座談了解,發現村“兩委”存在發展思路不清、工作效率不高等現象。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工作隊發揮思維敏捷、溝通意識強等優勢,根據自身專業特長及村干部的個人特點,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做到“日常有分工,遇事有銜接”。

榮獲“新疆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村黨支部書記張曉麗說:“工作隊和村干部之間建立了指導員工作法和工作督辦制。村干部不懂不會的工作隊員來指導,這些辦法管用,現在工作都能按照時間、要求落實,村干部的能力也提升了。”
在讓村干部走到前臺,在實踐中增長才干、練就本領的同時,工作隊加強村級后備力量儲備工作,先后儲備培養23人,培養了48名入黨積極分子,發展黨員14人。通過一系列措施和示范帶動,村黨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得到了明顯增強。

工作隊帶培村干部
脫貧路子千萬條,勤勞致富第一條。駐村后,工作隊員發現部分村民存在拿低保就是“領工資”、有補貼就是“發獎金”的“等靠要”思想,便意識到掐斷思想上的“窮根”至關重要。按照扶貧、扶志、扶智的工作思路,工作從調動村民生產積極性入手,采取引導+補助的方式,通過講政策、算經濟賬、先進典型現身說法,堅持“你干我幫、多干多幫”原則,讓村民從被動幫扶變為主動致富。
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工作隊員們想法子、尋路子,經過多次實地走訪調研,確定以農業生產為依托、庭院經濟為輔助、就業務工為支柱的發展思路,以年輕人的活力和創新能力為奎依巴格村脫貧增收趟出了切實可行的路子。

工作隊員幫助村民發展特色種植業
青年黨員艾散江·麥麥提伊敏努力勤奮,工作隊幫助他改造庭院種上蔬菜,幫他找到了增收的新途徑。艾散江自豪地說:“去年,我家第一次種庭院蔬菜就賺到了3500余元,很多村民都到我家來參觀學習,今年村里有70多戶村民在家里開辟了菜園。”
目前,工作隊和村“兩委”正組織2個集中連片區域整治庭院,打造規模化疏菜種植示范基地。并在扶持2名村民利用舊房試種蘑菇成功后,爭取到溫室大棚、菌包生產車間項目,形成循環發展模式,大大激發村民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村民參加就業培訓
為了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工作隊從產業扶持入手,經過多次調查論證,選擇在交通位置便利的鄉政府所在地租地14畝,采取自籌和爭取項目資金建成一期2000余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及附屬設施,引進一家數據線生產企業落地,實現170余名村民進廠穩定就業,月工資1800元左右。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建設當中,投入使用后預計可再增加500余個就業崗位,從而形成一個設施完備、交通便利的村級產業園區,有效解決本村及周邊村民就近就業。
村民的生活好了,但工作隊的年輕人沒有停下奮斗的步伐。為改變農閑時節村民“靠著墻根曬太陽”的習慣,工作隊牽頭成立了村文藝隊,組織28名有學習意愿的村民到澤普縣文藝團體進行1個月的專業培訓,配備服裝道具120余件。目前文藝隊除了在村里演出,還經常受到周邊鄉村的演出邀請。在村文藝隊的帶動下,村里5個村民小組分別成立了文藝小分隊,形成大型匯演相互配合、小型聯誼相互比拼的良性運行機制。


村民參加文藝演出活動
村民參與村級事務有熱情,工作隊的年輕人還“趁熱打鐵”,組織開展送文明樹新風活動,經過推薦、商議、審核、公示等程序,選樹表彰“志愿服務先進戶”“教育子女示范戶”等102戶,村民廣泛參與到每月組織的“衛生流動紅旗”評比中,村民們的思想觀念、認識水平逐步跟上了時代發展步伐,追求現代文明成為共識。
無奮斗不青春。春暖花開時,工作隊和村“兩委”也緊鑼密鼓規劃奎依巴格村的未來,工作隊長、第一書記張軍指著規劃圖說:“以后,這里就是我們奎依巴格村的庭院經濟示范區、精品果園區,這是黨團員教育中心、文體活動中心……”工作隊的年輕人已將根深植于奎依巴格村的土地,他們用實干追逐夢想,以奮斗描繪青春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