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蘇監獄,要看到五監區教導員李偉華閑下來,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每次值班,他都會手持對講機,巡察監區的各個部位。
在同事眼中,年近五十的李偉華就是一臺“永動機”。勤勤懇懇從警22年,先后4次榮獲個人三等功,尤其2018年被評為“全國監獄工作先進個人”后,他變得更加忙碌。
對服刑人員真心幫教
“岳某,你減刑了。” 聽到這個消息,岳某的嘴唇有些顫抖,淚水模糊雙眼,李偉華拍了拍他的肩膀。
岳某很固執,面對心理矯正“油鹽不進”,脾氣暴躁。李偉華與岳某接觸近一年時間,都沒有“攻破”,但他沒有退縮,總是尋找機會和岳某聊天,試圖打開岳某封閉的內心。
通過談話,李偉華意識到,岳某自小離家到新疆獨自打拼,缺少關愛和家庭溫暖導致他敏感、自卑。獲罪服刑后悲觀絕望,一度喪失改造信心。
隨著對岳某的深入了解,他轉變幫教方式,開始給予岳某更多的信任。
岳某喜歡捏泥人,李偉華為他提供學習條件;喜歡吹簫,李偉華就給他購買書籍,鼓勵其培養音樂愛好。靠著一點一滴的關注和關懷,岳某發呆少了,笑容多了,慢慢回歸到了正常的改造生活。

“要想在監管改造工作占據主動,監獄民警就要成為能看穿劇情的'導演'。”李偉華說,“對于矯治對象,不僅看到他們抗改的一面,也看到他們人性中掙扎的一面。只有積極探索與他們相處的方法,堅持在生活上關心、人格上尊重、情感上關懷,就一定可以用自己的一顆真心引導他們積極改造,重新做人。”
為了多掌握一門教育改造服刑人員的技能,2003年,李偉華主動報名考取了三級心理咨詢師,2009年通過了心理咨詢師二級考試。
對身邊人披心相付
“廉潔如水,來不得半點污染;奉公如蠶,吐不完一身正氣。”
像這樣的信息,李偉華經常會在五監區的家屬群里發。2014年,李偉華建立了此群,群里不僅有民警,還有民警家屬。
“建群初衷是希望民警家屬可以了解民警工作狀況,讓家屬理解和支持我們。有時誰家鬧別扭,也會在群里調解。”李偉華說,“后來,群的作用不僅僅是家長里短的'議事堂',還是我們的'指尖上的廉政教育',引導他們在生活中認真督促民警公正執法,吹好家庭'廉潔風'。”
.jpg)
李偉華不僅在線上關心大家的生活,線下也是一個“大家長”。
同事雷保因為工作繁忙,婚禮準備得很倉促。得知情況后,婚禮前一天,李偉華協調民警利用休息時間從烏蘇趕到五百多公里以外的伊犁昭蘇幫忙。
雷保感動地說:“婚禮的各個環節,多虧了戰友們忙前忙后、事無巨細。他們對我的幫助,讓我終身難忘!”
過年主動加班,讓家在外地的民警回家;平時邀請家在外地的民警去家里吃飯……
一件件暖心的舉動,讓李偉華在監區有了“暖男”的稱呼。
對家人滿心虧欠
“我今天的成績,是與家人的支持分不開的。”李偉華告訴記者。
2007年10月,李偉華接到家里電話,母親病重,需要立即趕回博樂。那時,監區正好有任務,李偉華左右為難、心急如焚。最終,他選擇堅守崗位,也留下了終身遺憾。來到母親墓前時,錚錚鐵骨的李偉華淚如雨下。
李偉華告訴記者,長期在高墻內工作,注定不會有太多機會照顧家庭,幸好有家人的理解和付出,才能讓民警們安心取“大家”舍“小家”。
記者手記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是普通人對生活的期許。而作為一名監獄民警,他們只能把靜好和安穩留給他人,負重前行、默默堅守才是他們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