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新疆網記者郭玲)借助電商快車,一批批農產品走出新疆奔赴全國各地,伽師西梅、奇臺面粉、吉木乃冰川羊等優質、特色農產品贏得人們的口碑。
日前,中國(新疆)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品牌推介洽談會暨電商扶貧天山行活動在烏魯木齊舉辦。阿里巴巴、京東集團、每日優鮮、一畝田、美菜網、國美控股集團、拼多多等18家中國電商扶貧聯盟成員單位和特邀企業,與來自全疆14個地州市的近300家企業進行了采購對接。
截至目前對接雙方已達成了134項合作協議,合計將實現帶動新疆產品及服務銷售4.89億元。這是新疆逐步實現“讓農產品插上互聯網翅膀”的一個縮影。
數據顯示,2018年新疆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實現近72億元,增長近45%,高出全國增速14.11個百分點。據商務部統計監測,2019年一季度,新疆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仍保持較快增速,高出全國增速超過25%。新疆農村電商迅猛發展,不斷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產品+渠道
助推農產品上行
在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縣,種植了一種耐旱、耐貧瘠的農作物——糜子。
每年5月份播種、9月份就能收割。這里的木壘縣三糧酒廠使用糜子作原料釀制糜子酒,產品多達98種。可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拓展糜子酒的銷售新空間,成為擺在酒廠面前的難題。
近日,木壘縣三糧酒廠和京東集團達成合作意向,入駐京東特產館,借助京東的物流體系、直采模式等進行酒產品推廣。
援疆干部、木壘縣發改委副主任王賀成說,糜子酒已經在天貓、京東開設了旗艦店,也開設了微商城,線上銷售渠道的增加正在讓這個30多年的老酒廠煥發新活力。
今年,阿里巴巴淘寶直播開設了專門的農產品直播頻道,新疆農特產品緊緊抓住了流量。新疆果業大唐絲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篩選了和田的核桃仁、吐魯番的三色葡萄干、安居爾大列巴等5款特產,登上公益直播平臺銷售,幫助農產品鞏固了網絡知名度。
截至目前,新疆市場已培育了20余萬家網絡店鋪和一大批本地電商服務企業。獲批了4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5個國家級電子商務企業,出臺了《自治區促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電商與快遞物流加強合作,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不斷健全,最后一公里難題得到有效解決。
人才+資金
建好農村電商大平臺
目前,自治區商務廳正積極爭取商務部的支持,推動各大型電商平臺結合新疆實際,利用自身優勢推出針對新疆的電商扶貧新模式和合作方式。
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升級平臺模式、直播模式,打造電商脫貧一縣一業;京東集團圍繞科技賦能和特產品牌打造,利用供應鏈整合能力為新疆農特產品打開銷售渠道;美菜網推出“源頭直采”“入駐pop平臺”“上線美家買菜”等三種合作模式,幫助新疆銷售哈密瓜、蘋果、紅棗等農特產品;每日優鮮開展“產地直采”和每日一淘“一件代發”雙平臺雙模式等。
制約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的人才和資金難題,也在逐步緩解。日前,新疆本土一家電商公司和一畝田達成合作協議,面向全疆推出“千人億元計劃”。公司負責人李璐宇說,計劃在全疆培養1000名“網紅農民”,通過直播形式賣農產品。而一畝田則通過平臺流量扶持、培育成長計劃、相關費用減免等措施,爭取在2020年12月之前幫助新疆銷售1億元以上農產品。
京東西北區公共事務總監張超杰說,京東與木壘聯盟將一起在新疆高校建立實訓基地,共同培養農村電商人才。
近日,自治區商務廳與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區分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新疆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工作發展,建行新疆分行將為符合條件的電商扶貧企業提供信貸支持。
根據協議,雙方從今年起進一步聚焦國家級貧困縣、深度貧困縣市及貧困人口,聯合實施電商精準扶貧專項行動,加大扶貧金融支持,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致富。
去年以來,自治區積極打造“大平臺”疊加“小循環”模式。外連大平臺,與中國電商扶貧聯盟成員加強合作;內建小循環,各地州、縣市實現疆內產品和服務區域性流通。
這種外連內通的模式不斷提升農村電商的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全疆建有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47個、鄉村級站點近2500個,打造了“兩中心一站點”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