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紀委出臺規定,黨員干部、監察對象受到誣告陷害、錯告誤告,在選舉、任用和生活上造成不良影響,應通過召開會議、發文通報和發布公告等多種方式給予澄清正名。
此前,上海市委組織部也制定了《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12380”舉報查核工作規程》,明確要建立誣告陷害查處和澄清正名機制,旗幟鮮明為干部撐腰鼓勁。
為“被抹黑”干部正名,為實干者撐腰。這些規定、規程出臺很有必要,使敢于擔當、踏實做事的干部受保護有了制度保障,值得點贊。
當前,改革進入到深水區,剩下的全是“硬骨頭”,任務之重、挑戰之多前所未有,各類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呼喚更多實干家攻堅克難。但在利益多元化、訴求多極化的社會轉型期,實干者在攻堅克難過程中動真碰硬,難免會觸及一些人的“奶酪”、得罪一些人,從而遭到惡意誣告、誹謗。對于給實干者背后“捅刀子”“使絆子”的惡意誣告,如果不嚴查不實舉報線索,及時為實干者澄清正名,最低程度地減少對“被抹黑”干部工作生活的影響,不僅會使當事黨員干部寒心,還會影響一大片,挫傷更多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干擾新時代改革創業的進程。
不僅誣告陷害、錯告誤告,在日趨復雜的輿情環境中,網上還時有一些未經調查核實的偏激言論出現,一些黨員干部稍有不慎就成為這些“偏見”和“不實言論”的受害者,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各級黨委和執紀部門應及時針對網民的言論,有疑必查、有查必復、復必詳盡、切實處理,確實有問題的一個也不放過,清白的要及時采取通報會、談心談話等適當方式在一定范圍內為干部澄清事實、主動正名,讓被誹謗、被冤枉、被誤解的黨員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消除顧慮,輕裝前進。
讓人欣慰的是,不僅是安徽、上海,目前廣東、黑龍江、內蒙古等多地也已相繼出臺政策保護干凈擔當、專心做事的干部。從制度上“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給敢闖敢干的黨員干部撐腰鼓勁,保護干事創業激情,讓廣大黨員干部沒有后顧之憂地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的偉大事業才能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