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通訊員 李文倩)“工作隊來了之后,把技能培訓班辦到了家門口,帶領我們搞特色養殖、開觀賞園,村里的變化越來越大,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笨俗卫仗K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鎮鄉依克薩克村村民迪麗努爾·吐爾遜說出了許多村民的心聲。駐村以來,阿圖什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駐村工作隊結合村情,千方百計幫助群眾增收,讓老百姓的致富門路變寬了,日子越過越甜。
技能培訓敲開“就業門”
“以前由于沒有技術,想外出務工,卻找不到活干。通過參加工作隊舉辦的建筑技能培訓班,我學會了下線、砌墻等實用建筑技能,現在我在工地當泥瓦工,月工資4000多元,特別感謝工作隊幫我找到了增收好途徑?!贝迕癜浇ね聽栠d說。
依克薩克村人多地少,且多為山地旱地。富余勞動力多,除了務農大多人沒有一技之長,這成了阻擋村民走出去務工增收的絆腳石。工作隊決定先解決思想問題,通過入戶走訪、周一升國旗、農牧民夜校等時機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的就業惠民政策,鼓勵他們積極外出務工增收。隨后,通過對全村富余勞動力的基本情況、就業意愿等進行摸排造冊,按照“缺什么,培訓什么;需要什么,培訓什么”的原則,重點開展“點菜式”就業技能培訓。截至目前,已先后舉辦烹飪、建筑技能、養殖等培訓班180余期,覆蓋村民4000余人,其中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37人,通過技能培訓轉移就業230余人,人均年增收2萬余元。
村黨總支書記艾尼瓦爾·阿布力米提高興地說:“舉辦培訓班讓村民學到了一技之長,增強了他們走出去找工作、掙工資的信心?,F在鄉親們農忙時回家種地,農閑時則會外出務工,村里幾乎看不到閑人?!?/p>
科學養殖鼓起“錢袋子”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工作隊發現村民科學養殖觀念淡薄,很少進行牲畜品種改良,存在“廣種薄收”的現象。于是,一邊幫助村民進行牲畜品種改良,一邊積極鼓勵村民在旱地種上苜蓿、青貯玉米等飼草料,指導村民依靠科技大力發展畜牧業。還經常邀請畜牧專家對養殖戶從養殖技術、衛生防疫、如何提高產奶量等方面進行培訓和指導,提升養殖水平。
“在工作隊的幫助下,我修建了238平方米的牛棚,擴大了養殖規模,我粗略算了一下,今年養奶牛的收入至少在5萬元左右,特別感謝工作隊?!闭f起自己的致富故事,養殖戶達尼亞·多力坤欣喜不已。
為讓“先富帶動后富”,工作隊還指導村里的養殖大戶帶頭成立養殖合作社6個,吸引13戶困難村民入股,合作社現有牛200多頭,羊300多只,入股村民人均年可分紅2萬余元。
目前,依克薩克村良種牛、羊養殖戶已經達到400余戶,其中養殖規模在5頭牛以上的養殖大戶就有7戶,工作隊通過做大做強畜牧養殖產業,讓養殖戶的收入“?!绷似饋?。
發展旅游走上“致富路”
走進依克薩克村第三村民小組,整齊的農家樂格外顯眼。工作隊和村“兩委”充分利用本村氣候涼爽宜人、生態環境優美的優勢,指導幫助村民盤活村里閑置多年的溫室大棚,種上了西紅柿、辣椒和土豆等特色蔬菜和水果,并擴大薰衣草、核桃園林等特色農產品的種植面積,整村推進觀賞園建設,通過打造旅游+全域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讓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工作隊引導我們開觀賞園、種植綠色農產品,游客在依克薩克村游玩消費的同時,還帶走了村里種植的特色蔬菜和西紅柿、辣椒、土豆等綠色農產品。今年我開觀賞園和賣農產品的收入在5萬元左右,工作隊的點子就是好?!贝迕褓I買提明·米吉提說。
依克薩克村每現有觀賞園14家,每戶年均收入5萬余元,還吸納村民在觀賞園就業務工。
如今的依克薩克村,走出去務工增收已素然成風,觀賞園里也不時傳來游客爽朗的笑聲……工作隊幫助村民理思路、謀發展,讓村民既富了口袋,也富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