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筆者在阿勒泰市紅墩鎮薩亞鐵熱克村“戶兒家”文化大院里看到,這里車來車往,參觀的人絡繹不絕,看著陳列館的老物件、聽著一個個民族團結的故事,所有人為之動容。
讓歷史重現:推介民俗陳列館
“戶兒家”又被稱為“老四十戶”“老紅墩”“老新疆”,是當地牧民對早期生活在紅墩鎮的40戶漢族人家的稱呼。從19世紀中葉至今,“戶兒家”幾代人在此繁衍生息,與當地哈薩克族、蒙古族等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成為阿勒泰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團結典型。
阿勒泰市檔案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入駐以來,在“戶兒家”的傳承人李紅秀一手創建的“戶兒家”民俗陳列館的基礎上,對“戶兒家”的民族團結故事進行收集、整理、宣傳、推介。
薩亞鐵熱克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張雪琴說:“他們在離陳列館不遠處的村委會打造了占地面積200平方米的民族團結展廳,全面宣傳推介‘戶兒家’民族團結的百年歷史。”
展廳分為苦難歲月、向往光明、融合發展三個篇章,全面展現了“戶兒家”從最早的40戶,發展到現在的有3000多人的大家庭,各民族共同生活、相互交融、親如一家的民族團結故事,形成獨特的“戶兒家”文化。
“工作隊來了以后,幫助我收集、整理各種物件,比如馬鞍子、老紡車、縫紉機等帶有歷史記憶的老物件,每一個物件都有一段故事?!崩罴t秀說。
目前,陳列館里已收藏300多種老物件,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引來很多參觀者,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讓文化傳承:村民同演舞臺劇
為傳承“戶兒家”的民族團結精神,工作隊和村“兩委”成立了“戶兒家”劇團,協調相關部門編寫了《綠樹底下好乘涼》舞臺劇?!澳愣宋壹夷滩柰?,我坐你家熱土炕……”朗朗上口的唱詞從大院內傳出。這是各族村民抓緊時間在排練舞臺劇。
舞臺劇以“戶兒家”大院故事為原型,分為夫妻爭吵、雙喜臨門、打開心結、同賀新春四幕,把“戶兒家”文化大院里的民族融合、團結互助、患難相依、共謀發展延續至今的故事展現得淋漓盡致。
“參演的40多名各族演員都是本村村民,也有‘戶兒家’的后代。為了更容易傳唱,工作隊又專門邀請專業老師編寫傳唱歌曲,并把哈薩克族冬不拉彈唱、維吾爾族音樂穿插在其中。”李紅秀說。
今年63歲的趙金華是舞臺劇的一名演員,平常除了照顧家庭以外,就在劇團演出。他說:“我非常自豪我是‘戶兒家’的后代。老一輩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長影集團拍攝出品的電影《白天鵝》的故事原型就取材于我們大院的歷史。我們要把‘戶兒家’精神發揚光大?!?/p>
“希望通過舞臺劇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戶兒家’精神,將文化大院的民族團結故事傳承下去。”張雪琴說,截至目前,劇團已為游客演出30余場。
讓紅利共享:做特色民宿餐飲
隨著“戶兒家”的名氣越來越大,工作隊抓住這一機遇,和村“兩委”決定發展鄉村旅游,帶動村民致富。
工作隊依托“戶兒家”大院里的漢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的不同習俗,打造了5個民族的特色餐飲和民宿。
“雖然是5個特色,但我們的菜單只有一個,菜單上包含各家的菜系,游客點菜,大家共同完成。”張雪琴說。
在農家小院里,繞過葡萄架,穿過丁香花和櫻桃樹叢,后面是一片食用百合種植基地。李紅秀說:“今年,我們種了300畝食用百合?;ㄆ跁r,各色百合盛開,加之種植的綠色蔬菜,在遠處連綿不斷的雪山的映襯下,景色非常優美,讓來這里旅游的游客流連忘返?!?/p>
今年44歲的村民阿克巴爾·木沙在工作隊的幫助下,經營著一家維吾爾族風格的民宿和餐廳。他說:“很多游客都是因為‘戶兒家’的故事慕名而來,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了200余人?!?/p>
如今,“戶兒家”已成為薩亞鐵熱克村旅游文化產業的商標,民族團結的品牌效應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讓村里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