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的幫助,讓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這輛移動餐車就讓給比我更需要的人吧。”10月18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若羌鎮勝利社區居民李志梅握著團結社區黨支部書記孟麗麗的手連聲道謝。
李志梅租下了附近的一個門面房準備開個風味餐廳。移動餐車項目使她的生活狀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李志梅曾是一名流動商販。今年5月,若羌鎮推出了“黨建引領·創業聯盟”移動餐車項目。棕色的移動餐車配備了冰箱和空調,食物生產全過程透明,玻璃密封避免了風沙污染,獨立的操作間保證了安全衛生。統一的標識、復古的招牌旗幡,成為街上一抹亮色。
在若羌鎮團結社區外面的空地上,李志梅就經營著這樣的移動餐車,不用東躲西藏,也不怕刮風下雨。她經營的品種不僅有原來的涼皮、涼面、油餅,還增加了椒麻雞、麻花等。
經營地點和時間都固定了,收入穩定了,每天營業額也有三五百元,還能照顧到孩子。
長期以來,流動商販亂擺亂放、占道經營,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一直是困擾城市治理的難題,也是導致城市環境“臟亂差”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流動擺攤是低收入家庭的主要生活來源,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方便了居民生活。這個難題該怎么解決?
若羌鎮黨委經過調研座談、研究論證后認為,可以運用“黨建引領·創業聯盟”移動餐車模式,切實推進流動商販等低收入困難群體增收致富。鎮上第一批購買了10輛移動餐車,通過進行廚藝大賽、服務比拼層層選拔,最終確定的經營者大多是低收入困難群體,李志梅就是其中之一。
若羌鎮將餐車免費提供給低收入困難群體使用,先致富一部分,再由第二批符合條件人員經營使用,以此鼓勵更多困難群體利用一技之長走出困境。
“一車一檔、統一定點經營,規定經營時間,統一標志標注、統一衛生標準”等移動餐車管理模式,既解決了流動商販就業問題,又改善了亂擺亂放、占道經營造成的“臟亂差”狀況,讓街道變得“凈齊美”,同時也保證了食品安全。如今移動餐車已成為若羌縣城街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