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境內216省道42公里處至額勒再特鄉古爾溫吐勒尕村村委會之間的4.7公里山路正在進行最后一道工序—攤鋪瀝青,這是和靜縣公安局駐古爾溫吐勒尕村“訪恵聚”工作隊為當地牧民辦的又一件實事。
古爾溫吐勒尕,意為“三個石頭”,因渥巴錫率眾人路過此地,用三個石頭做支撐開灶露營而得名。如今,和靜縣公安局駐古爾溫吐勒尕村“訪恵聚”工作隊在這片土地上開灶露營,帶領著當地牧民拓寬致富門路,全力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贏得了牧民的稱贊。
由“城里人”到“山里人”

工作隊有5名民輔警,隊長道爾吉是年齡最大的47歲,最小的31歲,他們來自各個警種。
山下四季分明,山上只有冬天。一年四季,工作隊的民警都穿著厚厚的棉衣,簡陋冰涼的房間每天必須生火取暖,做飯取暖大部分燒的是撿回來的牛糞,一到閑暇時間,民警們就和牧民一樣,背著麻袋,到牛群出沒的地方拾取那些新鮮的牛糞,然后晾曬直至干燥為止。牛糞燃燒得比煤要快,晚上要多次起夜添牛糞,因此晚上他們除了脫鞋,其他衣物基本不脫。
山里海拔高,炒菜做飯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食物才能熟,尤其是煮出來的面黏黏糊糊很不好吃,一頓飯做下來也得兩個小時,民警們改成了一天兩餐。
這些對他們來說,還是算什么,用水成了他們面臨的最大考驗。冬季,草原上白雪茫茫,民警們就地取材,先用一個大桶裝滿牲畜未踩踏過的潔凈新雪,放到火爐上融化,沉淀片刻,燒茶做飯全用它。他們笑稱:“古代文人雅士取雪煮沸沏茶,我們就當回古代的文人雅士了”。
“民警”變身為“村干部”

牧民一年有四次轉場,工作隊和村委會的辦公地也會隨著牧民的轉場而遷移。規模最大的是春季轉場,每年的3月15日,牧民們要用20天的時間跋涉近200公里轉至春季草場。轉場路途長,有時碰到惡劣天氣,每年都會發生車輛被困,人員、羊群凍傷事故。今年轉場前,工作隊早早提前謀劃,與當地鄉鎮黨委匯報溝通,組成了一支由3名民警和2名村干部組成的“轉場服務隊”,在轉場前三天,作為先遣隊為牧民勘測轉場路線。5個人輪換開車,日夜兼程,足足用了3天打通一條轉場通道。

“轉場服務隊”還在轉場必經之地設立服務站,及時對被困牧民、車輛及牲畜進行救助。牧民到達草場后,工作隊幫助牧民清理羊圈積雪,搭建帳篷,安置好每一戶人家。今年未發生車輛、人員、羊群凍傷事故。牧民們說:“有工作隊在,這個冬季不寒冷”。
從“工作隊員”到脫貧“領路人”

工作隊自2018年2月進駐后,他們積極轉變身份,與村委會一起積極爭取恵民民生項目,及時有效解決了牧民反映的困難,讓更多的牧民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古爾溫吐勒尕村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解決了“冬窩子”的動力電難題,為5家牧民搞家庭養殖解決了粉碎草料的難題;籌集了15000元購買800捆打包草緩解了牧民草料不夠、拉草難的困境;聯系當地礦山鏟車修成了戈壁路,牧民出行難得以根治;積極與摩托沙拉鐵礦協商,解決了7戶牧民摸黑生活的用電難題;為因病返貧的久海夫婦拿到了貧困戶保障性住房補貼并幫他聯系勞務每年有近兩萬元的收入;幫扶傲其爾發展養殖業,養羊數量由最初的50只已經擴大到400多只。在最近的額勒再特烏魯鄉“青年致富人”表彰會上,他激動地說“多虧了工作隊,我們家富起來了”。
工作隊還為大西溝松樹溝的4戶牧民也帶來了好消息。工作隊已拿到了修橋批文,計劃于2020年破土動工。影響當地牧民發展旅游業的障礙解決了!
一樁樁實事、一件件好事,讓工作隊贏得了民心,得到了牧民的充分信任和認可。和靜縣公安局駐古爾溫吐勒尕“訪恵聚”工作隊已真正做到“駐”進了牧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