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健康扶貧工作,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通過提升醫療保障水平、實施分類精準救治、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等手段,讓困難群眾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確保困難群眾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報銷、大病有救助,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健康醫療服務保障。”巴州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衛健委)黨組書記、副主任楊正斌說,目前,巴州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病住院救治率達99.56%,全州未發生穩定脫貧戶因病返貧現象。
讓困難群眾“看得起病”
“我們主要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商業保險、醫療救助、財政補助等相互銜接的‘五重’醫療保障體系,減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負擔,報銷比例較普通人群提高30%左右。”巴州衛健委基婦科負責人張暉說,同時,巴州今年還將大病專項救治病種由2018年的15種擴大到28種。
今年上半年,巴州各級醫療機構累計接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3325人次,醫藥總費用3865.09萬元,其中:基本醫療保險報銷3123.91萬元、商業“脫貧保險”報銷276.23萬元、大病保險報銷59.26萬元、醫療救助110.26萬元、縣級財政補助48.05萬元、個人自付247.38萬元,報銷比例達93.6%。
讓困難群眾“看得上病”
為進一步提升全州鄉村、社區衛生醫療機構醫療設備質量,自2016年來,巴州各縣市自籌資金8893余萬元,給鄉鎮衛生院購買各類醫療設備676臺;2017年投入2700余萬元,建設鄉鎮衛生院9個,村衛生室20個;2018年爭取“訪惠聚”工作項目資金100萬元,為貧困村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2個。
此外,巴州還開展困難人口家庭醫生簽約工作,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落實應簽盡簽,截至今年9月,巴州組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503個,簽約居民66.56萬人,簽約覆蓋率達59.5%,其中困難群眾100%簽約。另外,巴州慢性病患者也全部由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簽約率100%,隨訪服務率100%。
讓困難群眾“看得好病”
7月18日,巴州焉耆縣舉行縣域醫療共同體總院掛牌儀式。為加快推進巴州縣域內醫共體建設,焉耆縣醫共體建設的成功經驗在巴州進行推廣,建立以縣級公立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縣域內醫療資源整合,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醫療保健服務。
為加強縣醫院能力建設,以巴州人民醫院為龍頭,縣級醫院為樞紐,基層醫療機構為基礎,逐步建立巴州區域醫療中心。進一步加強縣級醫院人才、技術、重點專科等核心競爭力建設,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其中:庫爾勒市、焉耆縣、和靜縣等縣市人民醫院成效明顯。
讓困難群眾“防得住病”
“全民健康體檢是健康扶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過體檢,重點關注體檢結果呈陽性和疑似病例的貧困群眾,協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提供個性化健康服務進行健康管理。”巴州衛健委黨組副書記、主任黃亞飛說,截至目前,巴州完成體檢人數80.63萬人,體檢完成率100%,其中:貧困人口體檢率100%、電子檔案建檔率100%。
為了讓困難群眾“防得住病”,巴州全面落實婦幼健康項目,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全面實施傳染病、地方病綜合防治攻堅行動。巴州衛健委、扶貧辦、教育局、應急管理局等部門組成健康促進工作領導小組,促進學校、社區、農牧區、工礦商貿企業開展健康工作,全力提高農村困難群眾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