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持續聚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堅持以“新疆是個好地方”特色化旅游品牌為主題,大力實施“旅游興州”戰略,充分發揮旅游在穩疆富民、脫貧攻堅、生態環保和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全面推進克州旅游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特色民宿
助農牧民走出貧困
旅游業在脫貧攻堅中具有獨特優勢,是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多的農牧民“端上了旅游飯碗,甩掉了貧困帽子”。
10月的阿克陶縣塔爾鄉人來人往,異常熱鬧。“現在,地里的活不太忙,家里的活兒很忙。”塔依爾·卡吾里高興地說。塔依爾·卡吾里是塔爾鄉巴格艾格孜村一家民宿的老板,而在兩年前,他以放牧為生。
如今,以塔依爾·卡吾里為代表的民宿生意日漸紅火,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在旅游經濟的帶動下,克州開始發展民宿產業,并投入資金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民宿+旅游”的發展模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在抓好旅游扶貧項目建設的同時,克州積極依托昌吉對口協作幫扶的有利契機,補助創建三星級以上農家樂資金40萬元,鄉村旅游接待點改廁改廚資金30萬元。
旅游民宿和旅游廁所建設提升了旅游品質。2019年克州完成97家民宿516個床位建設和新建12個旅游廁所、4座停車場,解決了景區及道路沿線廁所少、位置偏、人多排隊和停車難等問題,讓游客在享受美麗景色的同時,也感受周到的配套服務。
產業帶動
農牧民有了“金飯碗”
有一個特殊的旅游從業者群體,每當旅游季到來,他們就成為忙碌者。
烏恰縣云峰滑雪場工作人員買買提玉山·艾山白克就是其中一員。每年冬季來臨時,他就穿上滑雪場的工作服,開啟工作模式,每月可以為家庭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而到了春暖花開季節,他就成為一名普通的牧民。
在滑雪場里,像買買提玉山一樣務工的農牧民占相當比例。
“好風景”為周邊農牧民帶來“好光景”的例子比比皆是。阿克陶縣奧依塔克鎮貧困戶干吉巴依·艾買提腿部有殘疾,景區建起來后,他琢磨做起旅游紀念品生意,在景區附近開起一家小型玉器店。
民俗體驗、景區娛樂等新業態,為貧困群眾帶來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提高收入,實現脫貧,在全域旅游模式下,克州旅游業勢必加速發展。
截至目前,全州旅游業直接帶動就業4219人,同比增長115%,間接帶動就業9324人,同比增長55.7%,其中貧困戶537戶2181人。
智志雙扶
旅游業助力精準脫貧
旅游產業不僅是朝陽產業、綠色產業,更是惠民產業。通過發展旅游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增收,關鍵在于從事旅游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
記者從州文旅局了解到,2019年克州共計投資4000萬元全面推進4個旅游重點項目建設,景區接待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并投入6654萬元用于11個旅游扶貧項目建設,進一步增強旅游產業發展脫貧、帶貧能力。同時,加大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力度,讓更多人吃上“旅游飯”。
阿克陶縣農民阿麗那·阿布都熱依木說,“通過參加政府組織的旅游培訓班,我學會了很多技能,找到了合適的工作,有了收入。”
據悉,2019年組織全州旅游景區、鄉村旅游講解員、貧困戶旅游經營戶等旅游從業人員、管理人員培訓班9場次760余人,進一步激發了廣大農牧民群眾參與旅游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了旅游脫貧、帶貧、增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