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晨光,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松他克鄉溫吐薩克村村民早來木·蘇買合木提早早來到自家的花卉種植基地忙碌起來。擁有4個溫室大棚,不僅讓早來木一家順利脫貧,還帶動村里18名貧困村民實現就業。
早來木的花卉產業,得益于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推動產業促脫貧帶來的紅利。針對溫吐薩克村毗鄰市區、人多地少等特點,工作隊與村“兩委”按照抓產業、助就業、促增收的思路,用一個個小產業托起村民的脫貧增收夢。
花棚種出“美麗”事業
“接單、選花、移栽、送貨……”在花卉種植基地,59歲的早來木和工人們忙得熱火朝天。立冬后不到兩周時間,花卉基地的營業額就超過5000元。
“工作隊幫我申請資金,給我修建大棚,打造花卉種植基地,除去工人工資,我每年能收入15萬元左右,這在3年前我想都不敢想。”早來木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
2016年,工作隊入戶走訪了解到早來木擁有花卉種植技術,一直在自家庭院種花零售,受規模限制,生意不錯但收入并不多,她一直想擴大規模,因缺乏資金沒能如愿。
按照“發動一個帶動一片”的工作思路,工作隊與早來木溝通,協調資金新建花卉基地,投產后為村里的貧困戶提供一定數額的就業崗位。達成協議后,工作隊申請18萬元 “自治區‘短平快’促就業項目”資金,幫助早來木修建起4座溫室大棚,幫助聯絡廠家購買花苗,還主動上門了解花卉、盆栽種植情況,為花卉產業保駕護航。
花卉培育好后,工作隊及時把花卉、盆栽情況制作成宣傳信息發到微信平臺上,并邀請花卉經銷商前來參觀,解決銷路問題。結合用工需求,幫助8名貧困村民長期就業,10名村民通過打零工實現增收。
汗克孜·亞森木是其中之一。“我家有孩子需要照顧,出不了遠門,如今在花卉基地打零工,一個月能收入1500元。”提起這份養花的工作,她笑靨如花。
工廠拓寬就業門路
為拓寬就業渠道,工作隊仔細調研村周邊工廠運營情況,結合需求,通過注資、新建廠房租賃等方式,引導村黨支部與有意愿合作的企業簽訂協議。通過“村黨支部+工廠+貧困戶”的模式,整合資源扶持產業發展壯大,增加就業崗位,幫助貧困戶在工廠就業、分紅,實現增收。
2018年,喀吾力食品加工廠因廠房設施和衛生環境不達標陷入困境。工作隊在征求管理人員卡艾則熱提艾力·阿卜力米提意見后,經村民大會討論,申請扶貧資金150萬元用于建設新廠房,并與食品加工廠簽訂租賃協議。前期,由工作隊按照每年10.5萬元的價格把廠房承租給卡艾則熱提艾力,所獲租金用于村里50戶貧困戶分紅,同時為30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
賽伊代·太外庫力在食品加工廠工作一年多來,工資加上分紅掙了近3萬元。問起生活的變化,他舉起正在加工的奶油面包高興地說:“兜里有錢,生活越過越甜。”
“新建的廠房消毒室、員工休息室、加工車間、儲存車間等一應俱全,生產出來的產品衛生。產品全部銷往市區商鋪,一天凈增收1000元左右。”卡艾則熱提艾力說。
下一步,工作隊還將與市區、鄉鎮企事業單位的食堂溝通,擴大產品銷路,帶動更多村民就業。
產業助立脫貧夢想
“工作隊來村里后,發展產業,幫助鄉親們實現就業,為我們做了不少實事好事。作為村里的一員,我也想為家園建設盡一份力。”克州石泉牛羊屠宰廠負責人阿里木江·斯迪克主動找到工作隊提出自己的想法。
看到產業脫貧成效后,結合阿里木江自愿帶動貧困戶創業增收的想法,工作隊與村“兩委”申請扶貧資金60萬元,按照每戶貧困戶1萬元的標準入股屠宰廠,并與阿里木江簽訂就業與分紅協議,解決貧困村民就業后,按照每年每戶1000元的標準為60戶貧困戶分紅。
“感謝工作隊幫我和妻子在屠宰廠找到工作,現在我們夫妻倆月收入加起來有5000多元。我一定加油干,爭取盡快過上好日子。”貧困戶賽買提·買買提說。
按照一只羊加工費8元計算,屠宰廠每天能加工200余只羊,每天收入近2000元。為擴大生產規模,阿里木江還在阿圖什市皮革園區申請了新的屠宰廠址,預計明年投入運營,將為村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嘗到產業發展甜頭后,工作隊與村“兩委”因地制宜,相繼謀劃物流庫房、南湖農副產品交易批發市場等產業,引導溫吐薩克村村民走出一條產業脫貧的新路子。
“如今的溫吐薩克村,村民就業有門路、增收有渠道。我們將搭建好產業、就業橋梁,因地制宜奏響脫貧協奏曲,帶領村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苗桂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