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12月7日上午,克拉瑪依市2019年“訪惠聚”年終考核組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拿著一封聯名信表達對市委政法委駐和諧家園社區“訪惠聚”工作隊的不舍,他就是社區居民亞森江·馬木提大叔。
亞森江·馬木提大叔得知“訪惠聚”工作考核組來了,便急匆匆趕到社區辦公樓,當他見到考核組工作人員時,哭著說道:“我活了大半輩子了,頭一次遇到這么好的一群干部,我們和諧家園能有今天的好環境,都是工作隊的努力換來的。他們不能走,我們離不開他們,能不能讓他們繼續留下……”
說著,亞森江大叔從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遞過去說道,“這是我和我的鄰居們的請求。”
考核組工作人員一看,是一封聯名信,希望和諧家園“訪惠聚”工作隊繼續留下來,信的末尾是一長串和諧家園社區居民的簽名,簽名上摁著鮮紅的手指印。
說起這封聯名信,還真是亞森江·馬木提醞釀已久的秘密。
和諧家園的大多數居民都和亞森江·馬木提一樣,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外地務工的人員,以前住在城區外圍不通水氣暖訊的自建棚戶區,住房和牛羊圈在一起,生活條件差,安全隱患多。
后來,亞森江大叔和他的鄰居們搬進了和諧家園小區。亞森江大叔老伴樂了:“新樓房明亮漂亮,打開燃氣灶按鈕就能做飯,一扭水龍頭就能洗澡,再也不怕冬天出去上四面通風的廁所了。”

2017年春,克拉瑪依市委政法委駐和諧家園社區“訪惠聚”工作隊入駐社區后,開辦了和諧學校,教居民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宣傳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舉辦法律講座。讓沒上過學的人學會了寫自己和孩子的名字,加強語言溝通能力,居民們聽課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經常座位不夠坐,一些人站著也要聽。
一戶一策促增收
“訪惠聚”工作隊經過多方協調,爭取到7間閑置平房,多方“化緣”籌集到22萬元,對房屋進行了抗震加固、內外部粉刷、地面硬化,又根據小區居民不同手藝特長,一戶一策建起了馕房、特色美食、蔬菜店、商店、縫紉店等愛民創業長廊。

亞森江大叔的馕房就在這條愛民創業長廊上,這個馕房解決了他們一家的生計。他逢人便講:“這個馕房黨送的,我要一輩子跟黨走。”十九大召開后,亞森江叢電視里反復看了十幾遍,更堅定了跟黨走的信心,他成了和諧家園的草根宣講員,常對居民說:“我們的國家是最好的國家,我們的黨是最好的黨。“
為促進和諧家園居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訪惠聚”工作隊積極牽線搭橋,和多家公司洽談,達成勞動力輸出框架協議,協調促成社區現場招聘會3場,105人實現就業。
愛心學費助上學
2017年5月,帕提古麗的女兒古再麗努爾·吐爾洪因為戶口不在克拉瑪依,欠學校4600元借讀費,即將參加高考的她面臨輟學。
一家6口人就靠著帕提古麗每月做保潔的工資生活,實在拿不出學費。工作隊多方奔走,籌集資金,解決了古再麗努爾的借讀費。
幾個月后,古再麗努爾考上了南昌理工學院,工作隊又幫助古再麗努爾在一家酒店找了工作,利用暑假打工,古再麗努爾掙了4000元,解決了自己上大學的學費問題。
上學臨行前,古再麗努爾流著淚對來送行的工作隊隊員趙國強等人說:“如果沒有你們幫我解決學費,我根本沒有機會走進大學的校門。你們的恩情我會記一輩子。”
聽取意見解民憂
今年9月中旬,全線建成通車的和諧北路終于結束了塵土飛揚的歷史,這其中也凝結了工作隊踏破鐵鞋的韌性和為民解憂的初心。和諧家園二期還在繼續建設中,已建好的8棟樓房居民已經入住。然而這些居民出入要經過一段280米長的沙石路面,經常塵土飛揚。和諧家園“訪惠聚”工作隊多次向上級反映群眾的意見,今年9月,銀河街道黨工委協調資金17萬元,對道路進行硬化升級改造,僅一周時間,全長280米、寬6米的和諧北路建成通車,被居民稱為“初心路”。

這一樁樁、一件件暖人心的實事,打動了和諧家園的居民們,3年的朝夕相處,亞森江早已習慣了有工作隊一幫人在身邊的日子,工作隊是他的主心骨,是他的安命鎖,他怕這幫親人們離開。2019年很快要過去了,亞森江竟莫名產生了歲末情怯的感覺,他老覺得“訪惠聚”工作隊就要離開了,這幫他喜歡的鐵哥們要走了,他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