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太姆,你的女兒茹柯耶去內地沒有?”
“還沒去,已經完成鄉(xiāng)里安排的體檢,正在等通知,她今天去英也爾鄉(xiāng)的紅棗地打零工了。”
3月7日10時許,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駐和田地區(qū)墨玉縣吐外特鄉(xiāng)阿拉多斯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阿里甫·鐵木爾來到貧困戶帕太姆·斯瑪依家,了解轉移就業(yè)情況。
“知道努力就很好。”阿里甫一邊詳細詢問情況,一邊在本子上做記錄。
十多年前,帕太姆的丈夫離世,她獨自帶著兩個女兒生活,經濟拮據。如今大女兒茹柯耶·艾合買提江已經19歲了,小女兒正在讀高中。由于缺乏勞動技能,茹柯耶經過村委會篩選和鄉(xiāng)里的統一安排,今年準備赴山東某食品公司總部帶薪培訓,待結業(yè)后再安排至該公司在墨玉縣的分公司就業(yè)。
“黨和政府全力幫助貧困戶脫貧,出臺了很多好政策。茹柯耶干活回來后,你要叮囑她,到山東一定要好好學本事。”阿里甫對帕太姆說。
阿拉多斯村今年待脫貧57戶269人,其中因缺技術致貧21戶101人。阿里甫告訴記者,工作隊在做好政策兜底保障的同時,把培訓勞動技能、發(fā)展產業(yè)、轉移就業(yè)作為提高貧困戶收入的重點,讓他們有穩(wěn)定的崗位就業(yè),保證有持續(xù)的收入來源。
走出帕太姆家,阿里甫又踏入吾茹麗罕·如孜麥提的院子。
吾茹麗罕正在翻整一塊空地,這是去年村里開展庭院經濟改造項目后幫她清理出來的。
“我準備種蔬菜,一些自己吃,多余的拿到巴扎去賣。”吾茹麗罕已經有了盤算。
這幾天,阿里甫抓得很最緊的就是村民房前屋后的土地利用工作。有的村民家里人手不足,阿里甫就帶領村民小組組長和工作隊隊員上門幫著翻土、施肥、平整、鋪膜,做好播種前的準備。不想發(fā)展種植的,村委會也支持他們搞手工業(yè)或小作坊。
圖熱尼亞孜·麥麥提家院子里清理出來的2分地,如今已經建起了木材加工小作坊。“這是村委會給出的主意,現在我加工木材,一個月下來也能有四五百元收入。”圖熱尼亞孜說。
阿里甫深知“資源整合”的妙處。“我們村土地資源較匱乏,人均才1.5畝地,如果家家都能把這些零散土地利用起來種菜、搞生產,收入多了,環(huán)境也變美了。”他說。
連日來,村里的脫貧攻堅工作明顯加快了步伐。在阿里甫的帶領下,1200畝核桃林完成了修剪、春灌;村民自建的6座小拱棚內蔬菜長勢喜人,青翠欲滴;5戶安居富民房開工建設;新增11名公益性崗位人員即將到崗;25戶貧困戶申請的扶貧小額貸款也將于近期發(fā)放到位……
自去年9月參加駐村工作以來,阿里甫一頭扎進扶貧工作,帶領工作隊和村“兩委”為村民謀劃出一條條增收致富路。他說:“我的愿望是讓村民都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