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17個村修筑硬化道路27公里,組織村民外出就業2900人次,幫助村民銷售農特產品620余噸,助力87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2019年,自治區公安廳“訪惠聚”駐喀什地區莎車縣各工作隊(以下簡稱工作隊)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個性化扶貧措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當年底,先后有6個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實現整村脫貧。

精準施策 扶貧扶志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
4月1日,莎車縣闊什艾日克鄉闊依其村村民阿不來提·肉孜騎著三輪電瓶車,把在大棚里培育的一盤盤西紅柿苗、辣子苗送往田間地頭鄉親們手中。
2019年,阿不來提和妻子種植管理的6個大棚掙了5.4萬元,今年工作隊幫他們籌建了一個蔬菜合作社,20個大棚預計能掙15萬元。
“還得多找幾個幫手,要不忙不過來。”阿不來提心里盤算著,臉上笑意滿滿。
扶貧先扶志,這樣才能激發村民內部動力,不斷提升其脫貧致富的能力。
以前,莎車縣艾力西湖鎮其格勒克布隆村村民木塔力甫·居買尼亞孜和妻子除了地里的活,只能在鎮上和縣城周邊打零工,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2018年5月的一天,工作隊隊員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木塔力甫家的情況后,鼓勵其外出務工改變生活。
“現在有一個機會,到河北一家棉紡廠工作,每月工資3000多元。”木塔力甫聽到消息心動了。他向工作隊隊員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想和妻子一起去打工。
同年6月,在工作隊隊員的協調和幫助下,木塔力甫和妻子踏上了去河北的務工之路。
一個月后,夫妻倆拿到了6000多元工資,兩個人喜出望外。
“出來不僅掙了錢,還結交了很多好朋友,收獲很大。現在我們要抓住機會,踏踏實實工作,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木塔力甫充滿信心。
為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的服務工作,工作隊隊員經常與他們聯系,詢問其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并及時幫助解決。對無法轉移的勞動力,幫助本村木工合作社、裁縫鋪、面粉廠擴大生產吸納就業,建設“十小店鋪”、流動超市、農民夜市引導自主創業。
2019年冬季到來之前,其格勒克布隆村所有貧困戶都搬進了寬敞、明亮、溫暖的抗震安居富民房。
“我們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5%,全村將整體退出貧困村,提前一年實現脫貧目標。”自治區公安廳駐其格勒克布隆村“訪惠聚”工作隊副隊長吳瑞說。
談起村里的基本情況,誰家有幾口人、幾畝地、幾頭大牲畜、有什么疾病,哪家需要建房、哪家需要外出就業、哪家有可能因病返貧,工作隊申請了什么項目、貧困戶享受了哪些扶貧資金,吳瑞記得一清二楚。特別是村里最后一戶貧困戶如何脫貧,工作隊都設計好了路線圖、明確了時間表。
“我們一定要幫助全村實現脫貧致富,脫貧路上一個人都不能少。”談到今年的扶貧工作,吳瑞語氣堅定。
用心用情 為民解憂
今年2月初的一天,莎車縣艾力西湖鎮其格勒克布隆村村民阿依努爾·玉蘇普患病,需要到喀什市就醫,工作隊隊員了解情況后,立即向上級部門報告,并協調鎮衛生院聯系救護車,派人員陪同第一時間將其護送至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就診,診治完畢后又將其接回村里。
2019年10月的一天,自治區公安廳駐莎車縣艾力西湖鎮喀拉巴格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碧濤接到村里承包魚塘的段成蛟打來的電話。其妻子用切割機割草時,不慎將左手4個手指割斷。段成蛟第一時間想到了張碧濤。
“必須盡快送醫治療,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張碧濤接到電話后,立刻安排有關人員火速駕車去接傷者。從村里出發,到醫院救治,只花了20分鐘。事后,醫生告訴他們,要不是及時送醫,4個斷指很難被接上。經過后續多次修復治療,目前,段成蛟妻子的手指已基本恢復了功能。
“張書記是村里人的主心骨。”段成蛟常常這樣說。
2018年5月15日,莎車縣產業經濟發展現場會在闊什艾日克鄉托格熱艾日克村舉行,全縣42個村代表前來參觀學習。自治區公安廳駐托格熱艾日克村第一書記高大在蔬菜大棚經濟展區介紹完情況后,急忙趕往另一展區。他一路小跑,村民肉孜·吐爾遜看到他著急的樣子,主動騎電動車帶他。高大下車時,不慎摔倒,造成左臂關節橈骨粉碎性骨折。經治療,其左臂打進6根鋼釘,縫了46針。
“傷筋動骨一百天”,而高大只休養了5天,便返回村里。他說:“脫貧攻堅正處于關鍵階段,在家待不住啊。”當年,在高大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托格熱艾日克村僅通過發展蔬菜大棚和庭院經濟,就創收近22萬元。
“能夠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高大說。
6年來,工作隊隊員與村民吃住在一起、學習在一起、勞動在一起,在他們心中,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必須用心用情全力做好。
鄉村巨變 扶智“造血”
干凈的柏油馬路筆直平坦,每戶村民家院子里都搭起了葡萄架,走進莎車縣闊什艾日克鄉闊依其村,一幅散發著現代田園氣息的美好鄉村畫卷即刻展現眼前。
4月1日21時許,闊依其村2組村民吐爾洪·吾布力從縣城建筑公司下班回家。提及村里的變化,吐爾洪感觸頗多:“一年前,村里的巷道都是土路,人走著走著,浮土就沒過了腳,晚上更是漆黑一片。現在大不一樣了,工作隊為村里修了6公里水泥路,巷道入戶也都做了硬化,安裝了路燈,家家住進了安居富民房,水、電、寬帶都有,用上了水沖廁所,裝上了熱水器,在家就能洗澡。”
以前,吐爾洪種著2畝地,養了幾只羊,在周邊打打零工,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2018年5月,在工作隊隊員的幫助下,他到縣城一家建筑公司干活,現在每月能掙4000元。
2018年初工作隊隊員到村時,半數群眾還住在土坯房里,個別農戶家徒四壁。村民思想保守,衛生保健知識匱乏,內生動力不足。
為引導村民主動參與村莊建設及環境治理,工作隊下足了功夫。
“我們以戶為單位,指導村民做好庭院規劃,將院落劃分為生活區、種植區、養殖區,實現居住、種植、養殖三區分離,引導村民利用房前屋后閑散空地,發展立體種植養殖,在美化環境的同時,增加收入。”自治區公安廳駐莎車縣闊什艾日克鄉闊依其村第一書記李小杰說。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村民們掌握蔬菜種植技術,工作隊專門開辦了“田間課堂”,邀請新疆農業科學院專家,從選種、培育、管理等各環節為村民講解蔬菜種植管理技術,提高村民的科技水平。
“院子里種的菜還可以賣錢。”村民布買熱木·亞森說。
此外,工作隊還出資找人粉刷了沿街住戶的墻面,畫上了五彩繽紛的農民畫,寫上宣傳語,讓大家能夠及時了解和學習黨的政策。“現在,村容村貌變美了,全村人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強了。”李小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