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12348新疆法網到村村都有的法律援助聯絡員,近年來,新疆全區法律援助工作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構建“線上+線下”全覆蓋的法律援助網絡,加大對困難群眾援助力度,為脫貧攻堅貢獻法治力量。
一線一網解民憂
2019年6月的一天,包某通過撥打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咨詢其哥哥出車禍的事。烏魯木齊市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律師接到電話后,得知包某的哥哥包某某有智力殘疾,一家人生活困難,便建議其申請法律援助維權。
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包某帶著哥哥一家人到烏魯木齊市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律師文忠了解到,包某某在放牧途中被一輛出租車撞傷,在醫院治療十幾天才蘇醒,這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文忠認為他們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為他們提供了法律援助。2019年底,在文忠的幫助下,通過訴訟,包某的哥哥包某某拿到了60余萬元的補償金。
目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司法廳安排7000余名律師、300余名公證員、400余名司法鑒定人等法律服務人員進駐12348新疆法網,在線解答公眾咨詢230萬余人次,并實現所有駐場法律服務人員在線預約功能。自治區級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有785名法律服務人員接聽熱線,對簡單咨詢立即解答,對復雜疑難問題轉至實體或網絡平臺,由駐場專家進行專業解答,截至目前,已提供上萬人次電話咨詢服務。
一村一站暖民心
“2014年,我丈夫在一場交通事故中去世,我在法律援助聯絡員的幫助下申請了法律援助,獲得11萬元賠償。”3月25日,新疆阜康市上戶溝哈薩克族鄉黃山村村民努某說。
努某是黃山村的貧困戶。2014年12月,努某的丈夫哈某駕駛一輛小型汽車,在行駛過程中與前方同方向的重型半掛車發生追尾,哈某當場死亡。事發后,對方不愿意賠償,多次交涉未果后,努某所在村的法律援助聯絡員幫她申請了法律援助。
如今新疆村村都設立法律援助聯絡站并配備了聯絡員,這是我區各地為進一步拓寬困難群體法律援助渠道而采取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按照“貧者必援、弱者必幫、殘者必助”的工作原則,新疆全區形成了自治區、地(州、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四級法律援助網絡,實現了法律援助服務廣泛覆蓋。建立起以律師為主體,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司法鑒定人員和公證員參與互相配合的法律援助服務隊伍,以社團組織、大學畢業生和政法系統離退休老同志為主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隊伍,實現法律援助的無縫銜接。
截至目前,新疆全區110個縣級以上政府司法行政部門都建立了法律援助機構,共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846個。
法律援助惠民生
“我就是通過法律援助律師的幫助,要回了被拖欠的工程款。”在布爾津縣某工地承包工程的周某說。2018年3月,周某帶著幾個人在一家工地干活,誰知5個月后,不但沒拿上工錢,也聯系不上工地負責人黃某。
2019年8月初,周某來到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新疆布爾津縣法律援助律師鄧慧明了解情況后,與周某商量先由律師與工地負責人取得聯系。
原來,黃某從李某手里承包了工程項目,又將其中部分工程承包給周某。黃某一時結不上工程款,就沒法給周某支付工錢。鄧慧明通過黃某找到李某,最終通過多次做工作,李某將欠款支付給黃某,黃某也付清了欠周某的10萬余元工錢。
做好務工人員討薪法律援助工作,是新疆法律援助工作重點之一。去年以來,新疆開展助力務工人員討薪維權法律援助專項行動,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依法依規開展工作,為解決欠薪問題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據統計,2019年,新疆全區法律援助案件批準總數21856件,已結案14218件,為受援人挽回各項經濟損失587萬元,25453名經濟困難的務工人員、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和婦女在法律援助案件中獲得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