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地少是和田縣巴格其鎮永安村一大特點。以前,該村以種植核桃、小麥為主,但是近幾年核桃價格一直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村里的經濟增長。2018年11月,和田地區和田縣公安局“訪惠聚”工作隊進駐該村后,把如何增加農民收入放在首位,通過發展特色養殖、種植業,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用好“巴掌地” 種菜見效益
“以前,村里很多人家的院子不是荒著,就是隨便種點東西,現在情況不一樣了。”4月12日,和田縣公安局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副隊長陶振中說,從2019年開始,永安村經過庭院改造,合理利用土地,家家都騰出了一塊“巴掌地”。如何利用好這塊地,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是“訪惠聚”工作隊最關心的問題。
經過多次走訪,工作隊心里有了底:如果將“巴掌地”改造成小拱棚,種上蘿卜、白菜和秋葵等經濟價值高的蔬菜,既可以滿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又可以增加收入。為了讓村民打消顧慮,工作隊隊員自掏腰包買來蔬菜種子,邀請村里的種植能手李遠堂做技術顧問,并將培育好的菜苗發放到村民手中。
“你們吃不完的菜,我全部按市場價收購。”李遠堂向村民承諾。
種植有方向、技術有人幫、銷路有保障,這讓村民們吃上了“定心丸”,開始了大膽的嘗試。
村民庫爾班·阿塔烏拉是村里第一個修建拱棚的人。他在拱棚里種上了西紅柿、辣椒等,下一茬還準備種秋葵。
“以往我們家每月光買菜就要300元左右,現在省了買菜錢,一年還能掙3000元左右,等于增收6000多元,而我建拱棚只花了175元,這筆賬咋算都值。”庫爾班笑著說。
“目前,全村已有97戶村民將‘巴掌地’改成了小拱棚,按每戶增收5000元算,全村一年可增收50萬元。”陶振中說。
養好小白兔 踏上脫貧路
“我剛賣掉220只兔子,凈賺11000元。”4月12日,永安村村民買提巴克·熱杰甫自豪地對來家里參觀的鄰居說。
買提巴克家有5個孩子,只有2畝地,父母年老多病,家里僅靠他一人打零工維持生活,曾經是村里有名的貧困戶。
2019年10月,和田縣委政法委書記沈燕青與其結為親戚。兩人經過考察發現,和田縣布扎克鄉玉兔養殖基地是和田縣扶貧企業,在兔仔、籠具、飼料、技術和銷售方面為養殖戶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服務。
按照規定,保底售價每公斤8元,養殖戶不承擔任何風險,只需交10000元購買兔籠子便可以了。
說干就干。買提巴克的錢不夠,沈燕青出資10000元。陶振中多次帶著買提巴克去玉兔養殖基地學習養殖技術。養兔子需要專門的房子,買提巴克出資5000元買來材料后,工作隊隊員帶領工人無償為其蓋了兩間房子。
養殖公司先墊資提供飼料,定期召開技術培訓會,派技術人員上門指導,兔子養成后由養殖公司統一回收。
有了政策支持,買提巴克干勁十足。工作隊隊員則主動幫其聯系養殖公司,協調各項手續,確保項目穩妥落地。
經過半年的努力,買提巴克共出售420只兔子,獲利21000元。目前,買提巴克又有了自己的“小目標”,擴大養殖規模。
為了增加收入,工作隊隊員還幫買提巴克的妻子找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資1700元,一家人成功脫貧。
良好的示范效應,是開啟致富之門最好的鑰匙。看到買提巴克養兔子效益好,很多村民紛紛前來參觀學習。今年4月初,已有7戶村民找到村委會要求養兔,并簽訂了養殖合同。
規模化養羊 村民共致富
“我現在養了1000只羊,養好后賣掉,一只可凈賺300元左右,1000只大概可掙30萬元。”4月11日,永安村坦達爾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熱杰普·買提尼亞孜高興地說。
以前,熱杰普從北疆把羊買回來,3個月育肥后再賣到和田市,養殖規模有限。2018年,當地政府鼓勵家庭擴大養殖業,并給予無利息小額貸款,工作隊隊員給熱杰普細算了一筆賬:從北疆買來羊,90天育肥后再賣到市場,一只羊有300元純利潤,如果養100只羊,3個月就可賺3萬元。很快,在工作隊隊員的鼓勵下,熱杰普擴大養殖規模,成立了和田縣坦達爾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為支持熱杰普,村委會將村里的垃圾場改造成養殖場,供其使用。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熱杰普的合作社由最初的10只羊,發展到了現在的1000只羊。
看到工作隊隊員還在為村民如何脫貧而奔波,致富后,熱杰普決定無償向村民傳授養羊技術并幫助銷售。他先后收村民依明托乎提·圖爾蓀托乎提等4人為徒弟,在他的帶動下,4人都成立了養殖合作社,師徒5人先后為8名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成功幫助他們脫貧。為人均收入低的14戶家庭提供了就業機會,幫助他們增收。
有黨的好政策扶持,村民看到了實惠,紛紛到村委會要求向熱杰普學習,發展養殖業。截至目前,村里已經有35戶家庭和村委會簽訂了養殖協議。
泥濘的鄉村路變成干凈平整的柏油路,每戶村民家的庭院里種上了蔬菜……兩年多來,永安村發生了很多可喜變化。工作隊隊員因地制宜,科學施策,與當地村民共同勾勒的美好生活圖景正一步步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