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近日,在喀什地區巴楚縣人民法院執行干警的多方努力下,一起涉貧困戶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快速執結,有效保障了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助力脫貧攻堅。
麥某2017年9月至11月期間將采摘的棉花賣給巴楚縣某棉業公司,所賣款項共計46000元,但巴楚縣某棉業公司一直未支付棉花款。麥某無奈訴至法院,法院通過調解方式確定巴楚縣某棉業公司在2019年10月30日前支付麥某棉花款及利息48000元。法律文書生效后,巴楚縣某棉業公司并未按照法律文書確定的內容自覺履行義務,麥某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案件執行立案之初,法院了解到麥某系貧困戶后立即開啟執行“綠色通道”,一方面迅速將查控措施前置,充分運用銀行網絡查控系統為主,不動產、車輛等財產信息查詢為補充的執行措施,凍結了被執行人的銀行存款賬戶,對被執行人形成執行威懾;另一方面通過麥某提供的線索將被執行人的法定代表人、實際經營人傳喚至法院,向其講明不自覺履行法律文書所確定義務的法律后果,并告知麥某家庭的特殊困難。經過反復做思想工作,實際經營人提出其公司近期資金緊張,但其個人有對外到期債權50000元,考慮到麥某的實際困難,愿意用個人的到期債權來償還公司債務。執行干警根據實際經營人提供的線索立即找到了第三人劉某,并向劉某講明了具體情況,劉某當即表示愿意先行支付5000元,剩余款項10日內支付清,后劉某按期支付了全部款項。當麥某拿到自己的血汗錢后,笑逐顏開,直夸法院扶貧工作扎實到位,案件執行公正、迅速。
該案的順利執結,不僅體現了巴楚法院在執行工作中用好用足各項執行措施,助力脫貧攻堅,又能在執行過程中進行法律宣傳,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切實做好法律扶貧工作。
案小意義大。在今年全國脫貧攻堅摘帽的關鍵之年,巴楚法院將充分發揮審判執行職能,著力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切實保障貧困群眾合法權益,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