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請問需要辦什么事?”在哈密市伊州區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見到有來訪群眾,身著深色制服的馬蕭蕭主動迎了上去,語氣溫和地問道。
經了解,來訪女子被單位開除,她希望得到經濟補償,但不知道需要準備哪些材料、去找哪些部門。
“首先,你要認定勞動關系……”馬蕭蕭認真聽了來訪女子的述說后,為她開具了“藥方”。聽了馬蕭蕭的意見和建議后,女子清楚了自己的行動方向,離開的時候不住地向馬蕭蕭鞠躬致敬。
哈密市伊州區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位于城市中心,整合伊州公證處、眾托律師事務所、西河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等資源,內設法律援助、公證、律師、調解服務咨詢等功能區,為群眾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法律服務。
今年36歲的馬蕭蕭,是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主任。
“看著前來咨詢的群眾滿意而歸,我心里就會充滿成就感和滿足感。”馬蕭蕭說。
服務有力度
2019年初,哈密市伊州區司法局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務中心。80后的馬蕭蕭在經歷了基層科、安置幫教科、社區矯正科等工作崗位的歷練后擔起了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任的擔子。
2019年12月13日,哈密某物業公司的32名員工委托5名代表來到中心請求幫助。
因其內部管理混亂,收取的物業費被管理人員侵占,導致保安、保潔等崗位的32名員工7個月未領到工資。
32名員工經歷了報警、申請調解等,但一分錢也沒有要回來。
馬蕭蕭從員工代表提供的工資表發現,工資表上未蓋物業公司的公章,這意味著能夠證明他們有勞務關系的證據有瑕疵。
“我聯系到這家物業公司的負責人趙某。趙某表示,這個物業公司是其前夫拿她的信息注冊的。可現在前夫失蹤了,而她對工作和工資情況一無所知。”馬蕭蕭介紹道,無論怎樣,問題都要解決。于是,她聯系到該公司的另一名管理人員秦某。經過多次做工作,秦某表示可出庭作證,證明工資表的真偽。接著,她又聯系了該公司財務人員阿某,阿某也同意出庭作證。有了兩名證人,案件有了轉機。馬蕭蕭安排中心律師全力調解。最終,在多方努力下,32名員工拿到了被拖欠的14萬元的工資。
2020年1月4日,哈密市高新區44名農民工因未拿到勞務費,群體找到了高新區管委會。馬蕭蕭得知情況后,一邊趕往現場,一邊聯系律師介入調解。
“那天是周六,我們從早上10點調解到晚上21點,沒顧上吃一口飯、喝一口水。在我們協調和監督下,拖欠勞務費的公司湊出了76萬元。”馬蕭蕭回憶。
一場場劍拔弩張的矛盾,在馬蕭蕭和同事們一次次的努力下,平息了下來。
服務有溫度
2019年12月的一天,馬蕭蕭到距離哈密市100多公里遠的沁城鄉做法治宣傳。一位70多歲的老人聽說來了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人,踩著厚厚的雪趕到鄉里。
“老人家別著急、慢慢說。”馬蕭蕭遞上一杯熱水。
原來,老人家是低保戶,家中供養著一名30多歲身患殘疾的兒子。不久前,老人的老伴去世了,老伴的醫保卡里還有1000多元錢。老人希望繼承該筆錢用于貼補家用。牽涉到遺產繼承,只有兒女們放棄繼承并做公證,老人才能繼承。去哪辦、怎么辦?老人一概不知。
“我到老人家中走訪時,看到老人的兒子吃喝拉撒在床上,心里酸酸的,老人太不容易了。沁城鄉距離哈密市太遠,老人要照看兒子,沒有辦法出門,于是,我決定通過法律援助免費幫助老人辦理公證。”馬蕭蕭和同事為老人做了現場取證,告知老人,等他的兒女都回來了,公證處可提供上門服務。當得知一切服務費用全免時,老人感動得落下了淚。
去年,馬蕭蕭跑遍了伊州區各個鄉鎮街道、村社區,走到哪里,公共法律服工作就做到哪里,為老百姓解決了諸多關于勞動合同、婚姻家庭、繼承糾紛、交通事故賠償等法律問題。
“可以調解的矛盾糾紛,在不傷感情的基礎上盡量調解;不能調解的糾紛,可以實施免費法律援助;不能法律援助的,就給當事人把政策講清楚。”馬蕭蕭向記者道出了工作“秘方”。
據了解,自2019年初,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成立以來,實現了“零投訴”。
“有一句話說得好: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馬蕭蕭堅信,只要把群眾的事當自己的事,用心用情、盡職盡責地加以解決,就能得到群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