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勞動合同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后,艾合麥江·艾合麥提尼亞孜心里踏實了,站起身,他小聲對身旁的艾來提·塔來提說,“多虧你們,這下我可以安心工作了。”
艾合麥江是和田地區墨玉縣土外特鄉喀拉亞尕其村村民。今年4月初,在當地政府的組織下,艾合麥江從喀拉亞尕其村來到烏魯木齊,在新疆某建設工程公司(下稱建設公司)務工,從事保安工作。
4月20日,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喀拉亞尕其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艾來提·塔來提從村里回到烏魯木齊休假。臨行前,喀拉亞尕其村第一書記、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喀拉亞尕其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田耘專門交代他,“艾合麥江馬上要跟務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你回去一定要幫他把把關,看看他有什么困難,及時幫他解決。”
回到烏魯木齊后,艾來提第一時間聯系了艾合麥江,并與建設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提前溝通,約定4月30日協助艾合麥江簽訂勞動合同。
4月30日一早,艾來提與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翻譯處的同事帶著慰問品,來到該建設公司的工地看望艾合麥江。
工地負責人如約帶來了勞動合同。“合同條款都沒有問題,但因為現在硬件設施還沒有配備齊全,艾合麥江日常生活還存在些困難,你看工資能不能再加一些?”艾來提看了合同后提出。
“那就每月再加些錢作為生活費吧!”該負責人與其領導溝通后,當場答應,并在合同上作了修改。在大家的見證下,艾合麥江與該建設公司簽下勞動合同。
“從村里到城里,他們像我的親人一樣無時無刻不想著我。”艾合麥江告訴記者,他有三個孩子,都在上學,還有體弱多病的母親需要照顧,家里僅有1.5畝地,收入微薄。
2016年,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訪惠聚”駐村工作隊來到村里后,為大家增收、轉變觀念和改善居住環境出謀劃策。艾合麥江家的扶貧雞、扶貧羊先后到位,他是村里的小組長,也是黨員,在工作隊員的鼓勵下,他帶頭對自家房前屋后進行改造。“院子里種上了蔬菜,廚房、衛生間干凈整潔,生活環境好多了。”艾合麥江說。
2017年,考慮到搞養殖收入有限,艾合麥江和妻子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轉移就業,拾棉花、去內地務工,夫妻倆能吃苦,又勤快,當年就脫了貧。
“黨的政策好,黨的干部好,才讓我們的生活好了起來,我現在就想努力賺錢,把孩子們都培養出來,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艾合麥江說。
“來烏魯木齊前我去你家看了,家里一切都好,孩子們學習也很努力,你媳婦讓你安心工作。你也不用擔心,村里還有工作隊,有啥事工作隊也會幫著解決。”艾來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