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10時,在和田地區和田縣巴格其鎮托萬喀什村村委會,記者見到程珊時,她正拿著“脫貧賬本”準備入戶走訪。
程珊今年29歲,是自治區司法廳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也是一名駐村扶貧干部。
“今天要走訪好幾家,布合迪且·吾布力卡森剛到核桃合作社工作,努爾尼莎·艾力買買提幾天前才加入棗兔養殖合作社,木塔力甫·吉力力家的鵝苗到了……”程珊邊翻看“脫貧賬本”,邊朝村里的核桃合作社走去。
熟悉程珊的人都知道,這個賬本是她的寶貝,時不時要拿出來看看。程珊說:“只有深入了解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才能真正幫扶到點上。”
在核桃合作社,正在砸核桃、撿核桃的村民一見到程珊,便紛紛放下手上的活兒,跟她打招呼。
“謝謝你,幫我找到了工作。我剛跟合作社簽了合同,負責撿核桃,一個月工資2000元。”布合迪且拉著程珊的手高興地說,“今年,我家羊圈里又添了小羊羔,10只羊變15只,日子越過越好了。”
去年10月,程珊在入戶走訪時得知布合迪且一家因缺土地、缺技術生活貧困,便記在“脫貧賬本”上。她了解到布合迪且家里有養殖羊的項目,便督促她參加村里舉辦的養殖培訓,學習科學養殖技術。2019年底,通過發展養殖業,布合迪且一家實現脫貧。
11時許,程珊來到村民夏米西丁·吐遜買買提家的棗兔養殖合作社時,努爾尼莎正在打掃兔舍。
“稍等,進兔舍前要消毒。來,你們按順序站在這個石灰消毒區。”努爾尼莎提醒道。
記者和程珊按程序消毒后,進入兔舍。
兔舍干凈整潔、空氣通暢,每只兔子都單獨在籠內飼養。4月初,棗兔養殖合作社的第一批兔寶寶出生。目前,已有20戶村民加入該合作社,其中兩戶為貧困戶。
該合作社實行“五統一”模式(統一品種、統一飼料配方、統一疫病防治、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市場保護價收購),按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養殖模式,讓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
努爾尼莎說:“現在,我在合作社除了每月領工資外,年底還能分紅,預計今年能分到1萬元。”
臨走時,程珊一邊在“脫貧賬本”上做記錄,一邊囑咐夏米西丁注意兔舍衛生,做好養殖管理,保障兔子出欄率。
除了記錄收集貧困戶信息、調查致貧原因、制定幫扶措施,程珊還在“脫貧賬本”中設置了“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脫貧計劃”“群眾意見”等項目,重點強化對群眾意愿、特長優勢等方面信息的掌握。駐村以來,程珊的“脫貧賬本”里密密麻麻地記滿了該村12戶貧困戶的信息。
木塔力甫是村里的養鵝大戶,他帶領幾戶貧困戶一起養鵝。16時30分,程珊來到木塔力甫家。一進院門,她徑直走向了鵝圈。
“木塔力甫,鵝圈的溫度有點高,早晚、中午要開圈門通風、保持干燥,鵝糞也要及時清理……”程珊邊嘮叨,邊上手打掃鵝圈衛生。
程珊和工作隊隊員所做的一樁樁、一件件實事,正改變著村民們的生活。
走出木塔力甫家,程珊合上了手中的“脫貧賬本”,心情格外輕松。迎著微風,程珊又前往下一戶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