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是一名打工仔。現在,我的身份變了,成為村里的一名園林‘技術員’。”
5月16日,看到努爾艾力時,他正在村里的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新百合園林花木有限公司特色育苗園里,為杏樹修剪枝丫。
努爾艾力家住博樂市烏圖布拉格鎮巴亞爾布格西村。雖說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修剪果樹這門手藝,但吃上這手藝飯卻也是這一兩年才發生的轉變。作為村里特色育苗園里的技術員,努爾艾力都是經過村里及公司的園藝技術培訓后上崗的。
“每個月差不多都能領3500元的工資,在家門口就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我覺得生活美得很!這都虧了‘訪惠聚’工作隊和村‘兩委’。”
近年來,博州人民檢察院駐巴亞爾布拉格西村“訪惠聚”工作隊和村“兩委”立足村民需求,以鄉村環境改善提升行動為契機,積極探索新農村建設新路徑。如今,在巴亞爾布格西村這片熱土上,一幅生產強產業美、生態優環境美、生活好家園美的鄉村振興愿景藍圖正在徐徐繪制。

走進巴亞爾布格西村,無論是村外的“大路”還是村里的“小巷”,房前屋后都是干凈整潔的,讓人感覺格外清爽。
村民馬金貴,每天晚飯后喜歡和老伴在村里散步,享受居住環境改善帶來的愜意時光。對于村里這幾年的變化馬金貴如數家珍,“村民搬進了安居房、家里通了自來水、家家戶戶有了新廁所……最重要的是,去年工作隊積極爭取惠民生項目,300萬元惠民資金用于鄉村道路硬化,著力推進人居環境改善。現在,村里路修好了,村民出行也方便了。” 馬金貴說。
“村邊堆了幾年的垃圾終于清理走了,大坑隱患也沒有了,短短幾年,村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住著也是越來越得勁兒啦!”村民高孟興感慨地說。
今年3月,“訪惠聚”工作隊發現位于村隊通往第五師86團的道路右側,有一處近17余畝的砂石料大坑,大量生活垃圾和部分死畜露天堆放,時常伴有刺鼻惡臭,嚴重影響村民生產生活及周邊生態環境。
隨后,“訪惠聚”工作隊展開調查,發現該大坑系2005年開采砂石料形成,迄今未進行恢復和治理,工作隊遂向相關部門反映,經過努力,開采礦產資源形成的大坑得以修復和治理,相關部門并對死畜尸體和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消除砂石料垃圾坑對周邊環境和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從源頭上治理了周邊環境污染。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打好鄉村振興的第一仗。近年來,村隊人居環境整治結合推進“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專項行動,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清潔行動,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并完善管護機制,村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我們將持續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博州人民檢察院駐巴亞爾布拉格西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李偉說。

最近幾天,李偉和村黨支部書記谷春光正忙著向鎮上匯報村里鄉村振興的發展思路。
巴亞爾布格西村距離烏圖布拉格鎮區五公里,全村現有耕地2712畝,戶籍人口728人,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農業村。而作為一個農業資源小村子,在過去的許多年里,受到觀念、資金等多方條件制約,村里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后,青壯年都選擇外出打工……鄉村產業發展成為村里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夢。
如何在讓村莊變得整潔美麗的同時,還務實幫扶村民發展特色產業走上致富路,這是工作隊一直在用心思考的事情。
“如今人居環境得以改善,出行方便了,激活了農民的發展熱情,大家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脫貧致富上,我們覺得應該把握機遇,撬動產業來進駐,積極開展土地流轉,發展壯大特色種植、庭院經濟等,從而繼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李偉說。
近年來,巴亞爾布格西村因地制宜,結合土地整合,筑巢引鳳,通過與社會資本、資源合作等模式,已相繼有博樂市新百合園林花木有限公司、博樂市寶鑫塑業有限公司、博樂市五星電力設備有限公司、貝林哈日莫墩鄉超質優種植合作社進駐村隊,使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渠道不斷拓寬。
在博樂市新百合園林花木有限公司特色育苗園里,大葉榆、杏樹、蘋果樹等林木、果樹集中連片,很顯規模。該公司特色育苗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巴亞爾布格西村群眾脫貧致富。
“2018年4月,我們公司進駐該村,通過土地流轉承包近200畝土地用于林木、果樹育苗,同時我們以傳授花卉、苗木種植技術等方式,招募該村2戶2人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全部納入產業幫扶范圍,讓他們成為園林‘技術員’,實現家門口就業,今年預計可以幫扶貧困人口人均增收36000余元。”該公司負責人邱新國介紹說,今年,公司計劃擴大種植花卉規模,招募更多的本地村民為其務工。
“土地流轉不僅培育了農村產業,形成了規模效應,而且解放了農村勞動力,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李偉說道。
巴亞爾布格西村大多數村民庭院面積較大,“訪惠聚”工作隊、村“兩委”還積極拓展增收空間,創新打造“庭院經濟”致富模式,引導村民轉變思想觀念,因地制宜,依托房前屋后閑棄地,科學合理地開發庭院經濟。
走進村民趙興林的家中,干凈整潔的院落映入眼簾,趙興林將自家的地分成了兩片,一片種植農家小菜,一片種植山藥,不僅拓寬了收入渠道,還大大改善了居住環境。
他說:“工作隊派出單位州人民檢察院充分發揮后盾作用,投入45萬元,幫助村隊建設了4000米節水灌溉工程,實現全村全覆蓋,解決了發展庭院用水問題。自從工作隊引導發展庭院經濟以來,我家不但庭院整潔干凈,而且還可以掙錢,去年種的山藥,就賣了1萬元。”
曾經低迷安靜的村莊,如今處處生機,產業興了,基礎設施完善了,沉睡的村莊“活”了。對于這一切的變化,李偉說是老百姓的思想發生了轉變,擺脫貧困,過上幸福小康生活成了大家的共同心愿。

如今,巴亞爾布格西村也有了新規劃。“到明年后年,村里的果樹再長大點,這里每戶都是門前有花,院里有樹,樹上有果,為形成我們庭院美麗鄉村打下一定的基礎。也為我們后面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有力保障,讓更多的村民從旅游業中受益。”在李偉和村民們心中,盤算著一個更美的小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