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在阿克蘇地區拜城縣老虎臺鄉科臺克吐爾村黑木耳種植基地,阿克蘇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和村兩委正帶領50戶村民種植黑木耳。看著一排排菌棒,村民對脫貧充滿希望。
“去年,我家享受了黑木耳種植的扶貧項目,種植了2000個菌棒,年底分紅得到6000元,純收入達5000元。”當日,已經通過種植黑木耳脫貧的村民橋力帕尼汗?阿木提,今年又繼續參與種植黑木耳,他高興地說,“黑木耳種植效益高,今年我要繼續努力,爭取得到更多的分紅!”

科臺克吐爾村地處平均海拔1700多米的偏遠山區,無霜期短,氣候寒冷。阿克蘇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因地制宜,借助20萬元黑木耳扶貧種植項目,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引導50戶貧困戶種植黑木耳10萬棒,大力發展木耳產業,并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全程指導種植。通過統一管理模式,為種植戶解決后顧之憂。

據了解,因當地氣候適合黑木耳生長,黑木耳產量高,而且肉質厚實、外觀光澤,口感十分好。2019年,全村黑木耳總收入37萬元,戶均毛收入達到5920元。今年,村黨總支繼續借助扶貧種植項目,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黑木耳特色種植業。
“我們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適合村里實際的黑木耳特色種植項目,來補齊傳統種植單一和產量低的短板,為村民鋪就了一條穩得住、管長遠的鞏固脫貧的路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艾山江?玉素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