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吾塔木鄉依格孜吾斯塘村,小麥隨風搖擺、紅棗樹枝繁葉茂、牛羊健康肥碩,村民們在田間勞作,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出謀劃策”為貧困戶增收致富、“扶貧羊”讓生活喜氣洋洋、改環境提升生活質量……2017年以來,若羌縣人民法院駐吾塔木鄉依格孜吾斯塘村“訪惠聚”工作隊因戶施策,找準脫貧“金點子”,交出優異成績單。
出謀劃策助貧困戶增收致富
6月10日,工作隊隊員走訪拜克日?努爾家時,與拜克日聊起近年來家中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最初住的土塊房到現在的抗震安居房;由最初羊圈里的幾只羊到現在的一群羊……拜克日萬分感慨。
拜克日這兩年身體不太好,做過手術,想外出就業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得知他有打馕的技術時,工作隊建議他在家修建馕坑打馕賣馕。商議決定后,工作隊隊員將他家屋后一片空地收拾出來,修建了馕坑,搭起了涼棚,拜克日的打馕事業就這樣起步了。
“感謝工作隊為我們家出謀劃策,現在這個馕坑就是我家的‘聚寶盆’,我們一家有了穩定收入,我有信心,靠自己的雙手過上更好的日子。”拜克日高興地說道。
“扶貧羊”讓生活喜氣洋洋

工作隊考慮到拜克日有養殖經驗,累積為他家發放了52只“扶貧羊”。
他每天早起就在自家羊圈給羊添草料、打掃圈舍,給5只小羊羔喂飼料。“我會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飼養,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拜克日說。
今年,拜克日家人均收入達到10000元以上。家里的羊除去托管給他人的,現在在家圈養的就有30只。不僅如此,他還憑借自己的雙手在家中搞起了庭院養殖和種植,小白菜、油白菜、恰麻古等家常菜應有盡有。
改善環境提升生活質量
“家里安裝了馬桶,就是方便,再也不用挨渴了。”提到家里安裝的沖水馬桶,拜克日說,這個新物件徹底改變了一家人晚上不敢喝水的“窘狀”。
“我們以前的廁所都是土坑兩邊放兩塊磚,手工打的土墻圍在四周,去上廁所時還沒看到廁所,已經聞到臭味了,尤其冬天,晚上一家人就很少喝水,害怕出去上廁所。”

“現在黨和政府的政策真是‘亞克西’,我們改廁每戶還給600元到1500元不等的補貼,這在以前我們是想都不敢想的。衛生廁所政府給我們補助后我們自己只需要承擔極少部分的錢,就會把水沖式馬桶直接安裝到家里,用起來很方便、很干凈。我們現在的新農村生活和城市里的生活是一樣的。”拜克日笑著說道。

若羌縣人民法院駐吾塔木鄉依格孜吾斯塘村“訪惠聚”工作隊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劉復興介紹說:“近年來,為做好扶貧工作,及實施好扶貧項目,若羌縣人民法院駐吾塔木鄉依格孜吾斯塘村“訪惠聚”工作隊多次和村‘兩委’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挨家挨戶走訪入戶,了解貧困戶發展意愿,制定‘一戶一策’,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宣傳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不斷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
“下一步,我們將續加大幫扶力度,找準銷路、擴大再生產,讓庭院特色種養殖、小拱棚蔬菜、農家小作坊等一批小項目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工作隊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劉復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