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雷,現任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公安局禁毒支隊支隊長,先后參與破獲了多起極具影響力的緝毒專案,被公安部評為“禁毒2018兩打兩控”“全國禁種鏟毒”“全國禁毒宣傳”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2020年6月23日,全國禁毒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會議在北京召開,靳雷榮獲全國禁毒工作先進個人。
工作眼尖心細
與靳雷初次見面,根本無法將他和電視里的緝毒英雄聯系在一起,他看起來既不高大也不威猛,走在街上,會瞬間淹沒在人群中。
“搞緝毒,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靳雷說,工作就需要他們隨時變換角色,隱藏身份,只要在收網抓捕中,將毒品犯罪嫌疑人成功抓捕,再苦再累都值得。
禁毒支隊民警談濟銘說:“靳隊有一雙火眼金睛,只需要看一眼,就能判斷出犯罪嫌疑人有沒有問題,這樣的好眼力,都是源于常年偵查辦案過程中的經驗積累。”
2018年4月,在一次摸排中,靳雷和隊友驅車前往和碩縣,在一處服務點停車休息時,與一輛藏毒車狹路相逢。“車上是一對兄弟倆,在例行檢查的瞬間,我發(fā)現他們的眼神左右躲閃,隨即上前詢問時,對方調轉車頭準備跑,我們將車輛控制后,人工搜查、警犬搜查都沒找到藏匿的毒品。在詢問中,突破了弟弟的心理防線,交代了藏毒的事實,最終搜出冰毒。”靳雷回憶道。
蹲守是家常便飯
“這次公安部督辦的案子,從摸線索到收網,整整半年多。光是在四川和新疆烏魯木齊蹲守就分別持續(xù)了一個月。”他口中的案子,是去年跨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四川三地特大制販毒團伙案件。
自從摸排發(fā)現以雷某為首的特大制販毒團伙后,靳雷就沒有松過弦。摸排線索、執(zhí)法辦案、抓捕嫌疑人他都沖在前面。
“這個販運線很隱蔽,沒有規(guī)律,毒品交接太快,如果不能現場人贓并獲,便會石沉大海。”“無論酷暑嚴寒、白天黑夜,蹲守是家常便飯。既不能被發(fā)現也不能跟丟,這是基本要求。”說起案件時,靳雷如數家珍。
2019年,在對雷某實施抓捕期間,靳雷帶領隊友反復分析雷某的行動規(guī)律,不敢有一絲松懈,常常一守就是幾十個小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四川警方的配合下,雷某及犯罪團伙全部落網。
說到成績,靳雷有些靦腆,“咱做禁毒的不講成績,毒品不絕,禁毒不止,這是使命。”
沖在前面盡力護隊友周全
“靳隊工作經驗豐富,每一次抓捕的時機都非常精確,毒販再狡猾,他都有應對方案,從他身上我們學到了很多。”
“工作中每每遇到危險,他總是沖在最前面,盡力護我們周全。”
……
在同事的眼中,靳雷既是良師又是益友。
2011年6月的一天,靳雷趕往尉犁縣辦案途中遭遇車禍,造成胸椎、腰椎壓縮性骨折,當被抬上救護車時,還不忘交待繼續(xù)辦案……
禁毒支隊許多民警家在外地,一年到頭幾乎回不了家,每年春節(jié)靳雷都堅持自己在崗,讓家遠的民警回家過年。十多年來,他沒有與家人在大年三十晚上吃過一頓團圓飯。
“隊里年輕人多,很多從警時間不長,對禁毒業(yè)務既不了解更沒經驗,靳隊特別耐心,教工作方法、梳理分析案件。在辦案現場,他時常以案代訓,在實踐中傳授經驗,大家成長得很快,現在個個都是精兵強將。”禁毒支隊民警湯武說。
女兒送外號“破表”
作為禁毒民警,對家人既“說不清”時間又“道不明”地點,“因工作原因時常放家人'鴿子',女兒索性給我起了一個外號叫'破表'。”說到家人,靳雷感到十分虧欠。
談到最開心的事,靳雷自豪地說:“有時在單位加班收到女兒的微信,讓我記得吃飯,注意安全,特別是在執(zhí)行任務時,瞬間有使不完的勁。”
家人的理解支持是靳雷最大的安慰。妻子王艷更是把照顧老人、教育孩子的責任一個人扛在了肩上。他們對靳雷的要求很低,永遠只有那句“注意安全”。
近年來,巴州建立9個青少年禁毒基地,40個社區(qū)戒毒康復站,配備40名專職工作人員,全力推進禁毒辦公室實體化運行,州、縣公安機關全面擴充禁毒民警,實現了所有學校禁毒教育常態(tài)化,全州社區(qū)、學校禁毒教育全覆蓋。
2019年國家禁毒委對全國109個爭創(chuàng)全國禁毒示范城市中的40個表現優(yōu)秀的城市提名表揚,巴州作為全疆唯一名列其中。
“緝毒工作重要,禁毒工作更重要,禁毒戰(zhàn)爭是一場人民戰(zhàn)爭。”靳雷說,有效普及禁毒相關知識,使全民牢固樹立識毒、防毒、拒毒的意識,才能更好地創(chuàng)建無毒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