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大風天氣,風力最大時達8級。從博樂市出發,在距離阿拉山口市18公里處的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博州邊境管理支隊阿拉山口邊境管理大隊烏蘭達布森邊境檢查站,沙劍飛帶著民警們認真檢查進出阿拉山口口岸的人員和車輛。

36歲的沙劍飛是烏蘭達布森邊境檢查站教導員,工作3年,平均每年在崗時間300余天。烏蘭達布森邊境檢查站是進出阿拉山口口岸的必經之路,從查驗車輛到服務群眾,沙劍飛和戰友們已經成為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一張“平安名片”。
烏蘭達布森為蒙語,意為“紅巖”,寓意此地寸草不生。檢查站地處國道219線和中哈國際鐵路中間狹長地帶,距離阿拉山口市18公里,距離中哈邊境不足20公里。
“‘擎風’有征服大風的意思,我們這里是全疆四大風區之一,年均8級以上大風天氣160余天。夏季最高氣溫達44攝氏度,冬季更是低至零下35攝氏度,春秋兩季蚊蟲猖獗,時有毒蛇出沒?!鄙硠︼w說。
面對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沙劍飛和戰友們選擇一路“擎風”而行。
3月8日,艾比湖湖畔冰雪未化。一輛由阿拉山口市駛往博樂市方向的大型貨車途經烏蘭達布森邊境檢查站時,后輪胎突然起火,火苗躥出1.5米高,直接撲向車箱。當時,正值沙劍飛帶勤,他立即和戰友們實施救援。民警迅速將貨車開到空曠地帶,不到5分鐘,便將大火撲滅,挽回群眾經濟損失10萬余元。
6月26日11時許,烏蘭達布森邊境檢查站接群眾求助:“博樂市至阿拉山口市方向,距離檢查站5公里處,發生一起交通事故,現場有人員受傷……”
沙劍飛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前往現場救助。沙劍飛回憶說:“當時,傷者陳某駕駛的一輛載重3噸的卡車追尾一輛貨運車,陳某卡在方向盤和座位之間,我們先確認他的狀態,并不停與他對話,讓其保持清醒,等待救護車救援?!?/p>
當天,經過近1個小時的努力,陳某被成功解救。
沙劍飛和戰友們參與過很多次交通事故的救援,他告訴記者:“傷勢輕的,我們自己就能救助,重的就等專業人員來救援。”
記者了解到,在烏蘭達布森邊境檢查站,民警們每年都會學習醫療救援常識,每個民警都熟練掌握了基本的救援知識。
7月21日23時,在檢查站通往阿拉山口市1.8公里處,一輛三輪貨運車因操作不當,導致車輛翻下路基。接到求助電話后,沙劍飛帶著民警立即趕往現場救援。到達現場后,民警們分流、引導兩側車輛,用車拽、人推的方式將貨運三輪車拉上路基,同時幫司機處理傷口,并送其至醫院治療。
8月初,烏蘭達布森邊境檢查站路面溫度已達近50度,過往車輛的駕駛員很容易中暑,進而引發交通事故。為避免風險,沙劍飛除檢查過往車輛外,還設立了便民服務區,免費為過往群眾提供綠豆湯、涼白開和預防中暑的藥品,確保行車安全,同時,帶領執勤民警發放自制的安全防范宣傳手冊,現場講解、普及安全知識,獲得群眾的一致好評。
有14年黨齡的沙劍飛,以“傳、幫、帶”方式指導提升新警查緝能力。截至目前,他帶領執勤民警共檢查車輛1.5萬輛次,服務群眾3萬余人,提供救援10余人次,實現了“精準高效、快速通關”的目標。
沙劍飛多次被表彰為優秀基層民警,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嘉獎兩次,今年他還被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
他說:“榮譽是一種鼓勵,更是一種激發向前的動力,今后我和戰友們將繼續秉承‘擎風’精神,堅守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