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色的葫蘆長廊、籬笆柵欄,藍色的外墻,干凈的街道,整齊的院落,村民三三兩兩,或停下打個招呼,或匆匆走進村委會……

9月28日,一走進和田地區墨玉縣奎牙鎮博斯坦村,記者就被醒目的顏色和干凈整潔的街道吸引。
秋風送爽,艷陽高照,一切都這么靜謐而美好。
“當下正值秋收,機動車較多,拉載貨物要注意行車規范,不超員、不超載、不疲勞駕駛……”突然,博斯坦村委會大院一間活動室傳出宣講聲音。
“這是我們每周必須進行的法治宣傳,主要是普及法律知識,有時候就結合實際,講講道路交通安全。”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駐奎牙鎮博斯坦村第一書記買買提艾力·瑪合木提說。
買買提艾力剛來博斯坦村時,發現村民家家戶戶有電動車、三輪車或小型轎車,還有不少村民從事交通運輸工作,有些家庭因為一場交通事故,喪失勞動力,得不到有效賠償,致使生活艱難。
“自治區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有很多惠民之舉,其中,法治扶貧是一項特殊的‘惠民工程’。”買買提艾力在抓好博斯坦村產業扶貧、轉移就業扶貧等措施的同時,發揮職業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法治宣傳活動,有效解決了村民法治文化基礎薄弱、接受能力相對較差的問題,大力提升村民法律意識,讓村民知法守法用法。

當日,買買提艾力與村支書如孜巴柯·賽迪回訪村民熱比罕·如孜家。熱比罕熱情地迎上來,緊緊握住買買提艾力的手。“謝謝書記,謝謝工作隊,我們已還清外債,現在生活很好。”
2014年9月,熱比罕22歲的兒子出車禍,于今年1月去世。期間治療花光了家里的錢,還欠下不少外債,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糟糕。
“了解她家情況后,我們經過核查,符合條件,可納入國家司法救助范圍。”買買提艾力說,經過申請,成功幫助熱比罕申請到司法救助金3萬元。
近年來,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將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的貧困戶、未成年人、殘疾人等四類人員作為救助重點對象,對符合救助條件的人員,及時予以救助,并不斷延伸法治扶貧觸角,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保駕護航。
在博斯坦村開展扶貧工作期間,買買提艾力除了幫助符合條件的村民申請國家司法救助以外,還積極提供法律援助,推動法治扶貧深入開展。
在村里一處砂石廠門口,村民阿卜杜喀迪爾·米熱卜杜拉正在指揮工人裝卸欄桿等設備。

今年35歲的阿卜杜喀迪爾,是砂石廠的負責人。說起這個砂石廠的建立,也離不開買買提艾力和村“兩委”的大力扶持。
2018年7月,阿卜杜喀迪爾跟合伙人一起做項目,項目做完,資金卻收不回來。
買買提艾力了解情況后,給阿卜杜喀迪爾提供了法律援助,幫助其討要欠款。
“法律援助真的是幫了我大忙。” 阿卜杜喀迪爾說,今年3月,他拿到了97萬元欠款,建起砂石廠,還幫著村里解決了一些村民的就業問題。
今年8月,通過投標,阿卜杜喀迪爾還拿到了村里達罕水庫修建圍欄的項目。
“今天欄桿已經到了,我找了村里20多名村民一起干,大家一起賺錢。工期大概20天,預計他們每天能收入200到300元。”阿卜杜喀迪爾說。
在博斯坦村開展扶貧工作期間,買買提艾力收集到村民經濟糾紛類困難訴求17條,涉及欠款302萬元。
為了幫村民討薪,買買提艾力利用休假前往烏魯木齊、昌吉、巴州等地,與欠債人面談。經過調解,目前已為15戶村民追回現金120余萬元。
如今,在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駐奎牙鎮博斯坦村第一書記買買提艾力的帶動下,博斯坦村工作隊、村委會統籌開展法治宣傳、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系列法治扶貧工作,為村民提供了便民惠民利民安民的法治保障,有效助推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如今,我們村已經連續22個月沒有發生交通事故,村民之間的矛盾糾紛也少了,大家和諧相處,幸福生活!”村黨支部書記如孜巴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