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瑪依市沁苑社區探索“物社聯動”服務新模式
“社區聯合物業給安裝了臺階扶手,又鋪了地毯,下雪天上下臺階安全多了。”12月1日,雪后初晴,在克拉瑪依市白堿灘區(克拉瑪依高新區)中興路街道沁苑社區,居民王輝玲看著社區退休服務站門前煥然一新,心情格外好。
今年,沁苑社區聯合轄區內兩家物業公司,為小區所有公共區域的臺階都加裝了扶手,更換了社區退休服務站、居委會門口老化的舊地毯。“我們創新推進以黨建引領物業改革,實行‘物社聯動’新模式,社區物業服務大變樣,社區居民的幸福感大大增強了。”沁苑社區黨委書記冉婷說。
交叉管理畫出“同心圓”
在沁苑社區居委會,有幾位特別的員工,其中一位叫瑪依拉·蘇來曼。她既是克拉瑪依市恒基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沁苑社區管理站站長,也是社區居委會副主任。
“平時我就在社區坐班,居民有事找我方便。”瑪依拉說。每天社區的晨會和下班前的總結會,瑪依拉都會準時參加,以便及時了解居民反饋的問題,并立即著手解決。
社區的另一家物業單位——寶石花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克拉瑪依分公司白堿灘區沁苑社區服務中心負責人石麗,在社區也有職務。而社區網格中心主任李志超,則擔任了兩家物業公司的副主任。
為何這樣交叉任職?冉婷道出了原委。
原來,沁苑社區“兩委”去年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近幾年居民反映的各類問題中,關于物業的問題占80%以上。“居民對物業服務的要求和物業服務的供給產生了較大矛盾。要給居民提供更好的物管服務,物業改革創新勢在必行。”冉婷說。
由此,沁苑社區開始了物業管理創新探索。物業負責人和社區領導間“交叉任職”,沁苑社區正式開啟“物社聯動”新模式。
“現在哪棟樓的樓道燈不亮了,哪戶人家的下水道堵了,我只要得到信息,就第一時間安排人去維修。過去,這些問題要過幾道手續,才會反饋到我這里。問題解決得快了,居民自然也就更滿意了。”這是瑪依拉最深刻的體會。
冉婷表示,“交叉任職”管理模式促進了社區、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的深度融合,提高了問題解決時效,減少了居民和物業的糾紛,畫出了社區治理“同心圓”。
“問題清單”破解老難題
“我要對寶石花物業提出表揚,他們今年把反映多年都沒解決的樓頂維修問題解決了!”11月27日,沁苑社區居民唐桂林找到冉婷,表達了自己和居民們的心聲。
原來,沁苑社區有38棟樓的樓頂是山脊型設計,建設時鋪設的是瓦片。時間久了,很多瓦片風化破碎,存在安全隱患。小區居民此前反映了多次,因為需要維修資金多、工程量大等多種原因,一直沒能得到解決。
實行“物社聯動”新模式后,社區和物業公司多方籌措資金,在今年初開始對小區樓頂全面維修。
“現在樓頂安全了,看著也齊整漂亮。”唐桂林高興地說,“不僅如此,現在社區干部和物業工作人員都在居民微信群里,有啥事我們在群里就能直接反映,特別方便。”
在“物社聯動”的基礎上,沁苑社區聚焦居民生活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推行清單化管理模式,成立“民情診斷室”,選派社區“兩委”成員、物業工作人員和社區聯戶長輪流坐班,收集整理居民的困難和訴求,按照清單解決問題,大大提升了社區精細化治理水平和居民滿意度。
“今年夏天,我好幾次看到物業工作人員晚上加班給綠化帶澆水,特別感動!”居民潘陽也對小區物業豎起了大拇指。
沁苑社區地勢高,白天居民用水量大,水壓不夠,所以綠化帶澆水一直是“老大難”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兩家物業管理站改變過去的做法,實行晚上錯峰澆水。
“綠化帶澆水問題得到了解決,今年夏天花開得格外鮮艷。”冉婷說。
聯動治理唱響“大合唱”
今年6月的一天晚上,沁苑社區居民李勇發現家里廚房斷電了,當時物業公司已經下班。這時,他想起居民群里曾分享過“紅色游騎兵”志愿服務隊的名片,就趕緊查找并撥通了電話。
10分鐘后,“紅色游騎兵”志愿服務隊隊員陳紅和冀殿玉就帶著工具趕來了,迅速進行了維修。“你們真是‘及時雨’,幫了我家大忙。”李勇感謝道。
為進一步延伸社區、物業服務觸角,沁苑社區強化業主自治,成立了由社區干部、“訪惠聚”工作隊、物業人員、社區黨員、居民組成的“紅色游騎兵”志愿服務隊,為社區居民開展水電、門窗維修等18大類物業志愿服務,推動了社區治理由“獨角戲”向“大合唱”轉變。
不僅如此,今年疫情防控期間,“紅色游騎兵”志愿服務隊承擔了為居民生活服務和社區日常維修的工作。社區還打造了“便民加油站”,常備水電閥門、燈泡、水管線等維修器材和工具,供志愿服務隊和居民使用。
志愿服務隊隊長徐紀法介紹,“紅色游騎兵”志愿服務隊的成立實現了社區的聯動治理,有效彌補了社區物業服務和居民需求之間的缺項和短板,極大提升了物業服務的效能。
“社區治理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基層和諧穩定。自推行‘物社聯動’物業管理新模式以來,居民對物業服務滿意率不斷提高。如今,物業服務好了,居民的心情更好了!”冉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