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反恐維穩戰線上沖鋒在前的一面旗幟,
他是公安偵察戰線上技精業強的偵察英雄,
他是百姓滿意的“訪惠聚”駐村第一書記。
28載風雨堅守,他以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和高度政治責任感,詮釋了入黨入警時的錚錚誓言。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新疆53人受到表彰,喀什地區公安局依明江·吐來克名列全國先進工作者之列。

以“優”報恩
1971年11月,依明江·吐來克出生在喀什地區岳普湖縣鐵熱木鎮7村一戶農民家庭。這是一個四周環繞戈壁的小村落,環境惡劣,缺水短電,交通閉塞。“走出去”是村里孩子們最大的向往。
在那里,人們深知“知識改變命運”。全村的父老鄉親甘愿合力為孩子們鋪路。
依明江7歲的時候,他被家鄉人送出村,到24公里之外的岳普湖縣城讀書。他在心底里立下誓言:做更好的自己,報恩鄉親,報恩社會。
1992年,警校畢業后,依明江成為喀什地區公安局的一名民警。他先后從事防爆、刑偵、網偵、技偵等工作,獲得“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自治區總工會開發建設新疆獎章”“新疆青年五四獎章”“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多次榮立個人二等功、三等功和嘉獎,他以“優秀”兌現著自己的誓言。
2012年,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依明江擔起了喀什地區公安局技術偵察支隊政委的擔子。
2013年,依明江與戰友一同處置一起案件時,面對瘋狂逃竄的嫌疑人,他奮勇直追。途中,嫌疑人躲藏進荊棘叢生的紅柳地,為了能夠留下影像資料,他利用紅柳、土丘作掩護,一手持槍,一手拿著相機沖了過去,而距離他最近的歹徒僅2米……那一次,他與戰友成功將兇手抓獲,并拍下了10余張珍貴的現場處置照片。
“我們人民警察,無論年紀大小,都要有踏上新征程的勇氣和決心。”依明江說。
“讓我上!”
2018年,喀什地區的脫貧工作進入了攻堅關鍵期,“訪惠聚”工作隊需要一批精通“雙語”的干部。
“讓我上!”有20年黨齡的依明江主動向黨組織請纓。當年11月,48歲的依明江毅然背上了行囊,奔向了最需要他的地方——巴楚縣色力布亞鎮英買里村,挑起了村第一書記、“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的擔子,全身心地撲在了村子和村民的事上。
對依明江來說,他是農村農業工作的“門外漢”。為“進門”,他下了不少功夫,白天走訪群眾,逐戶了解致貧原因,晚上學習政策,和隊員們一起研究脫貧對策……
漸漸地,依明江摸出了“道”:切準脈,找到病根,做到藥到病除。
針對群眾不懂法、不用法的問題,他把黨的民族政策、系列惠民政策和各項法律法規帶到農民課堂、帶進農民庭院;
針對群眾脫貧主動性不強的問題,他堅持既扶智又扶志,總結出了“扶智靠學,扶志靠帶”的自創理念。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幫助村民建安居房、建文化廣場、為貧困戶購置家電和家具、為群眾招募捐獻衣物;
針對因交通不便,嚴重制約村經濟發展的問題,他組織干部群眾進行了數十次的義務勞動,鋪就了通向村外的柏油路,打通了脫貧幫扶的最后“一公里;
……
2019年,在依明江的帶領下,英買里村243戶1025名貧困人員提前脫貧。
“舍”與“得”
也正是在2019年,依明江的妻子古來仙在葉城縣開展駐村工作時,不幸一氧化碳中毒。
在搶救過程中,遠在300公里外的依明江沒能及時趕到妻子身邊。每每想起此事,依明江對妻子愧疚萬分。而村民得知此事時也萬分愧疚,因為在他們最需要依明江的時候,依明江就在他們身邊,而依明江的妻子最需要他的時候,他仍在村民的身邊。
古來仙懂依明江,她沒有埋怨丈夫一句,而是一如既往地支持著他的工作。
現如今,作為村里的“主心骨”、村民的“貼心人”,依明江依然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把黨的好政策傳遞、落實到家家戶戶。
“上了一線沖在最前,破案偵查樣樣在行,服務百姓事無巨細。”這是大家對依明江的評價。
對此,他總說:“我的今天是全村一家一個馕供出來的,是黨組織的關心愛護和培養出來的。我要做的就是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回饋報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