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輪臺鎮英吾依拉村,有一個以“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玉山江·吾斯曼的名字命名的警務室。2014年9月,輪臺縣公安局民警玉山江·吾斯曼在反恐戰斗中壯烈犧牲。他用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和熱愛,也賦予這個警務室更多的責任與擔當。
“英模傳承下來的無私勇敢的精神是不變的,一心為民的情懷也是不變的。”今年11月中旬,警務室負責人、城鎮派出所副所長吐遜江告訴記者,他們就是以這樣的“不變”回應“萬變”的民生需求,用服務的“熱度”提升群眾內心的“溫度”。
英吾依拉村位于城鄉接合部,全村600余戶2000多人,流動人口多,矛盾糾紛多,治安環境比較復雜。而警務室則擅長“復雜的事情簡單做”。
入冬以來,民警、輔警每天忙著“串門”,轄區390間出租屋,他們走了一趟又一趟,叮囑了一遍又一遍:生爐子注意開窗通風,檢查一氧化碳報警器電池和滅火器壓力;遇事講理別動粗,“打架成本”=拘留+罰款+賠償+心情郁悶;租房簽合同,雙方都放心……
通過“以房管人”,只有7個人的警務室管住了62名房東和600余名流動人口。先立“規矩”,建立出租房屋檔案,制定居住登記、租賃備案、監管檢查等制度,配備消防、安防設施;再抓落實,每月召開房東大會,按照“誰出租、誰負責”的原則,明確房東管人、管物、管事的“責任清單”;跟進服務,向流動人口提供就業信息和法律服務,形成警務室服務管理與房東、流動人口自管自治的良性互動。
警務室內有一間“警心調解室”,村民有事都來這兒“討說法”。
7月8日,賽某夫婦因家庭瑣事爭吵,賽某動手打了妻子。民警對賽某進行批評教育,告知其實施家庭暴力需承擔的法律責任。賽某向妻子道歉,兩人和好。
9月14日,艾某與雇工發生勞務糾紛。民警到艾某的香梨園實地調查,確認工作時間和工作量,雙方均無異議,艾某當場支付雇工兩天勞務費。
張某和劉某因土地邊界爭議積怨多年。10月5日,民警約兩人再次調解,從土地確權、發展生產、鄰里和睦等方面釋法說理,兩人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從兩家土地交界處劃線平分。
……
“警心”連“民心”。今年以來,警務室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1起,群眾滿意率達100%。
警務室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來辦,積極探索農村警務新機制、新方法,因地制宜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為推進公安機關“放管服”改革在農村落地見效,民警、輔警手把手教轄區群眾下載使用“新疆公安”APP,詳細介紹出生落戶等18項戶政業務的網上辦理流程,引導村民自助辦理。同時推出“上門服務”“辦理事項一次性告知”等便民舉措,讓群眾少跑路、不跑路。今年以來,警務室為群眾網上辦證25件,送證上門數十次。
年初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中,警務室組建“紅馬甲”黨員先鋒隊,聯系當地電商平臺,“接單”為群眾配送生活物資上千次。
8月,民警入戶走訪時發現年近七旬的張廣勝老人獨居家中、生活無法自理,當即挽起袖子掃地洗衣,還做了一頓熱騰騰的飯菜。此后一個月,警務室派人輪流照料老人,直到其家人從外地歸來。
村里巷道縱橫交錯,群眾生病撥打120,民警總是比救護車先到,站在巷口領路;農忙時節,民警到田間地頭排查用水用地、農資購銷等矛盾糾紛,做到提前介入、及早發現、快速調解;平安志愿者開展治安巡邏,民警當領隊……在便民、安民、親民、助民的實踐中,玉山江·吾斯曼警務室不僅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派出所”,更是他們信賴的“溫暖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