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像一個釘子一樣,釘在哪里,就要好好在哪里工作,家里的事不要操心。”這是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公安局塔秀鄉奎屯布勒格村警務室民警王建父親,常常叮囑他的話。
2016年8月,21歲的王建從新疆警察學院畢業后,考入溫泉縣公安局,成為治安大隊的一名民警。2019年年初,王建被調至塔秀鄉奎屯布勒格村警務室。面對情況不熟悉、人地兩生的困境,王建信心滿滿,然而結果讓他倍受打擊。
“調到村警務室后,我就開始入戶走訪,走訪第一家,就出了洋相。”王建回憶起第一次入戶走訪記憶猶新。
“本來想跟老大爺套近乎,就夸他種菜種的好,結果菜名說錯了,老大爺冷言冷語道:”你連這菜都不認識,還能了解老百姓的需求?”老人的話深深地刻進了王建的心里。他暗下決心要多為老百姓做實事,得到百姓的認可。
于是,王建找到前輩學習如何做好群眾工作,學習農村生產生活常識,他一一做好筆記,查看書籍,認識各類植物名稱。
“后來,我再去老大爺家走訪,發現他們家的戶口本字跡模糊,就幫他更換了新的給他送去。我發現,老大爺對我的態度變了。”王建笑著說,現在,他和老人關系很好,老人家里做好吃的是總會叫上他一起分享。
鄉村最多的警情就是鄰里糾紛,處理不好,恩怨將會越積越深。

2019年6月,王建在走訪中了解到,村里有一起涉及30余戶家庭的經濟糾紛。王某某因土地承包虧損,拖欠了30余戶村民工資共計1萬余元。
“雖然每家錢不多,但是欠的基本都是老人的錢,他們掙點辛苦錢不容易。”王建向村民們承諾,一定會幫他們要回全部欠款。
由于王某某常年在外打工,王建便通過電話一次又一次釋法。得知王某某回到村里后,王建多次上門調解,最終,在2019年12月,王某某將拖欠的工資全部還給了村民。
王建獲得了村民的認可,誰見到他都會熱情地打招呼,并邀請他到家里做客。
“村民們知道我家不在這里,對我很照顧,怕我吃不好飯,還給我送吃的。”王建告訴記者,只要真心為百姓做實事,他們一定會感受到。

在村里,王建通過努力成為了村民的“貼心人”,可是誰也不知道,自從來到塔秀鄉奎屯布勒格村警務室,他已經兩年多沒有回過石河子看望父母了,上一次見妻子也還是半個多月前。
王建的妻子陳雅璐為了能和他離得近一些,從石河子考到了距離溫泉縣70公里的博樂市一家單位,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這看似很近的70公里,成為了“最遙遠的距離”。
“他太忙了,有時候一個月也見不到。有一次,我偷偷去了他工作的地方。”陳雅璐告訴記者,村民們很淳樸,看見她和王建在一起,很熱情地打招呼,還給他們送來吃的,這讓她很感動,也漸漸理解了王建。
陳雅璐的理解,讓王建更加愧疚。原本2020年年初,他和陳雅璐準備舉辦婚禮,因為疫情,婚禮一推再推。
“今年下半年,我要給她一個期待已久的婚禮,然后再帶上父母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說起今年的打算,王建這樣告訴記者。
從警以來,王建先后獲得了“優秀公務員”“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他所在的警務室連續兩年獲得 “全州優秀警務室”稱號。今年1月,他被提拔為塔秀派出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