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總是活在父母的庇護下,必須走出那座城堡,才能成長。”這是羅剛離開重慶來新疆工作的原因。
2018年7月底,羅剛告別父母,來到千里之外的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開始了他的西部計劃志愿者之旅。
真正的困難是如何快速投入工作
羅剛今年23歲,地地道道的重慶人,去年6月從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報名參加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并指明要到新疆工作。
羅剛說自己就像一只“菜鳥”,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下,不知道什么是苦。離開父母最久的一次是大學期間去北京實習,三個月的生活工作都很順利,回家時還是出門前的那個羅剛,沒變化。“我想到祖國邊疆去,到那里實現我的夢想。”
當羅剛走出烏魯木齊火車站時,他看到的是高樓林立的街道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這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這和我想象中不同。”當羅剛坐上前往阿勒泰吉木乃縣的大巴,才切身感受到了新疆的地大物博。
吉木乃縣離烏魯木齊市700公里。“我長這么大從來沒坐過那么久的車,十幾個小時啊,感覺都快散架了,下車后好長時間我還覺得自己在搖晃呢。”羅剛說。
作為一名重慶人,習慣了麻辣口味,新疆飲食對他來說是個挑戰。雖然對新疆美食頻頻點贊,但他更想念媽媽做的家常菜。
“其實我知道,這些根本不是苦。真正要面對的困難是如何快速投入工作。”羅剛說。

從不適應到適應
5月30日,當記者問起羅剛最初到吉木乃縣公安局上班的感想時,他用了“使命、擔當、忠誠、作為”四個詞。
羅剛所在的部門是警務保障室。有一次為民警發放辦公用品,羅剛把用品核對清楚后一一發給了民警。本以為自己做得挺好,正得意呢,讓同事梁平一句“你發出去了多少?“給問傻眼了。他只知道自己發了什么,卻沒有登記數量。情緒瞬間掉落到最低點。看著郁悶的羅剛,梁平分享了自己工作多年的心得:“世上沒有筒單的工作。雖然我們的工作繁瑣,大到業務技術用房平地起,小到巡邏車輛的一顆螺絲釘,方方面面都需要操心,但我們依然要拿出百分百的耐心、恒心去投入其中,保證同事們舒心地工作。”羅剛把這些話牢牢記在了心里。
要把根扎在這片熱土上
從“不適應”到“愛上新疆”,羅剛說自己用了幾個月時間。如今,穿起制服,他就能感受到肩頭的責任;看到百姓的笑臉,他就有無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他可以大聲說這里就是自己的第二故鄉。
“新疆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經發展得越來越好,單看交通就知道了,阿勒泰就有直達重慶的航班,多方便。”羅剛說,他在心里暗自打算,把在老家工作的女朋友也邀請到新疆來一起工作生活,他們一起把根扎在這片熱土上。
在吉木乃縣公安局工作了近一年,羅剛身上幾乎看不到大學生的影子了。從青澀的年華到成熟的歷練,除了自身的修煉,時光的打磨、歲月的鍛造必不可少。在這里,羅剛懂得了責任,學會了擔當,他正在努力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用滿腔熱忱和實際行動前行在守護邊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