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70華誕,又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5周年。70年風雨兼程,近五年砥礪奮進。新疆各族干部群眾和廣大政法干警愛國守邊,忠實履職,為邊疆安寧和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即日起,新疆平安網開設“我為祖國守邊疆”專欄,以講故事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展示他們牢牢聚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奮力抒寫愛國愛疆、勤勉為民新篇章的精神風貌,為祖國70年大慶獻上一份厚禮。
2012年3月,26歲的艾尼·阿力普,帶著行李鋪蓋,以及他的警察夢,將 “家”安在了喀什地區疏附縣公安局烏帕爾派出所多合拉提村警務室。
一年后,艾尼被調整到居民人口最多的庫克其村警務室,一直到現在。


七年來的每一天,艾尼都在重復著同樣的工作,入戶走訪、人口調查、矛盾調處、服務群眾,寒來暑往、夜以繼日。如今的艾尼是疏附縣公安局小有名氣的業務骨干,不僅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而且在2018年底被提拔為烏帕爾派出所副所長兼庫克其村警務室民警。
“家里要有一個人當警察”
入警前,艾尼是疏附縣廣播電視局的一名記者。有一天,正在伊犁出差的他接到家里的電話,讓他報考警察。他想也沒想就同意了。
在此之前,艾尼的哥哥曾報考過警察,但遺憾落選。這一次,哥哥不僅幫艾尼報了名,而且給弟弟當起了“輔導老師”。
那段時間,艾尼每天跟著哥哥鍛煉,中長跑、俯臥撐、立定跳遠,“連考試復習材料都是哥哥給我的。”艾尼回憶起往事,臉上洋溢著幸福和自豪。
2012年3月10日,陽光明媚的一天。
早上9點,艾尼在父親和哥哥的目送下,走進考場。
“我考了一整天試,他們在考場外等了一整天,就像高考那樣。”艾尼說,面試成績出來那天,他告訴父親,自己考了81分。父親聽完后,把他拉到附近的一家飯館,點了一大桌子的菜。
艾尼的父母和哥哥嫂子,要么是國家干部,要么是人民教師,“家里沒有一個人當警察,這個愿望本來是想讓哥哥實現的,最后落在了我身上。”艾尼很清楚,父親和哥哥這樣做,是在彌補一種遺憾,而這種遺憾一旦融入了親情,顯得格外沉重。
艾尼如愿接到了入警錄取通知,并參加了新招錄人員入警培訓。
“剛開始幾天確實很新鮮,一切都是新的,走路、著裝,一招一式,都很嚴格。但是到第七天,真的堅持不住了,左腳的鞋子跑步時磨出了一個洞,開始想放棄。” 艾尼不敢給父親打電話,訓練之余,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哥哥,讓哥哥給父親做工作,“成全”自己的想法。
“給哥哥說完后,我既后悔又害怕。父親肯定不同意,肯定會臭罵我。”惴惴不安中,艾尼堅持完一天的訓練。回到宿舍,拿起手機一看,父親一連打來30多個電話。
“我很害怕,但還是將電話回了過去。果不其然,父親劈頭蓋臉一頓訓:‘你想回來,可以!但是,你記住你是一個男人,回來就別再進我的家門,永遠不要見我。我可以給你地,你去種吧’。然后,父親說,‘給你兩條路,要么好好訓練,要么回來種地’。”
第二天,艾尼出現在訓練場上,腳上穿的是哥哥給他送來的新鞋子。
一個月后,入警培訓結業考核,艾尼各項訓練成績均為優秀,在整個區隊名列前茅。
“這是爸爸專門獎勵給你的”
“那個時候,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差,農村警務室工作也是剛剛推開。我到了多合拉提村警務室,第二天找來了一位村干部,一起開始了入戶走訪。”
那段時間,艾尼每天的任務就是帶著村干部,邁開雙腳入戶走訪。從早到晚,從日出到日落,有時候回到警務室都是深更半夜了。
“5個月下來,50%以上的村民我熟悉了,能叫出名字來。”艾尼說,“熟悉情況了才好開展工作,遠遠地叫出了村民的名字,他們一下子就跟我拉近了距離,有話愿意跟我說,大家也都支持幫助我的工作。”
2012年年底,疏附縣公安局警務室工作考核,艾尼所在的多合拉提村警務室位列全局第二。艾尼被評為“優秀警務室民警”,并獲個人嘉獎。按照相關規定,艾尼領到了1000元獎金。
艾尼12歲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兄弟三人工作之前,家里全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生活,艾尼深知父親的艱辛。表彰大會一結束,他順道回了趟家,把“優秀警務室民警”證書連同1000元獎金給到父親手里。
然而,等艾尼·阿力普從家中返回警務室的時候,父親專門委托家人將獎勵證書還給他。
“我拿到證書的時候,里面鼓鼓的,打開一看,里面放了3000元錢,家里人告訴我,‘這是爸爸專門獎勵給你的’”。
說到這里,艾尼激動不已,幾度哽咽。“父親太辛苦了,當年我讀師范學校,弟弟去烏魯木齊讀書,家里太難了,太難了。”
父親獎給兒子的3000元錢,除了心疼,更是鼓勵。艾尼自然沒舍得花。后來,他用這些錢給父親買了衣物。
艾尼的父親只要有時間就開著車來警務室看兒子。“有好幾次,因為入戶走訪,警務室來了很多村民找我辦事,父親見我不在,狠狠地將我批評了一頓,當著那些村民的面。”
“你應該好好體會一下老百姓的難處,他們來一趟不容易,還讓他們等那么長時間。”艾尼的父親說。
“很委屈,但也沒辦法。村民家里得去,群眾的事還得辦,兩頭跑。后來,我給村民說,隨時可以來警務室找我,有時候半夜了還有村民來辦事,他們信任我。”
庫克其村警務室有一間會議室,干凈而整潔。辦公桌以上的墻面上掛滿了錦旗。“其中有一面錦旗,只送給了兩個人,一個是鎮黨委書記,一個是我。”艾尼說。
和庫克其一起成長的新生活
艾尼的愛人米熱姑麗·伊斯馬伊力,現在疏附縣政府工作。
“我們兩家距離不遠,岳母是我的小學班主任,岳父是我的數學老師。”米熱姑麗當年就讀喀什師范學院,學的是法律專業,而且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工作之前曾當過幾年律師。
他們很早就認識,但真正談婚論嫁是在各自工作之后。
剛工作的時候,艾尼對法律知識不是很熟悉, 一遇到難題,就給米熱姑麗打電話詢問。“刑法第幾條第幾款,刑事訴訟法第幾條第幾款,她對法律條文太熟悉了。有好幾次,我調休回家,她拿著警服在鏡子面前邊照邊比劃,她特喜歡警察這個職業。”
庫克其村是烏帕爾鎮巴扎村,烏帕爾鎮每周一次的巴扎是在庫克其村進行的。因此社會治安、人員服務管理等等都是不小的難題,但這些難題在艾尼的盡心努力下,都迎刃而解。現如今,庫克其村的治安不僅是烏帕爾鎮的一面旗幟,這里還是許多年輕人成長、成才的沃土。741戶2724人的村落里,走出了251名大學生和356名國家公職人員,還有10位公安民警。
這七年,對于庫克其、對于烏帕爾,艾尼內心深處有著太多的情感和感受,而更多的是一種初心未改的承諾和責任。
又是一年春來到,庫克其村警務室門前溪水潺潺,溪水兩旁的人家正忙著房屋改造和田園修整,陽光下有說有笑。整齊的白楊樹下,是一畦畦整齊的麥苗,由近及遠,綠意盎然,勾勒出庫克其人的新生活、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