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夏六月,草木蔥蘢。走進潮州饒平縣汫洲鎮汫北小學,“戰斗英雄麥賢得事跡陳列館”在太陽下顯得格外醒目。
出生于潮州饒平縣汫洲鎮的麥賢得,在1965年“八·六海戰”中擔任611護衛艇輪機兵。在那場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海戰中,麥賢得頭部中彈、腦漿外溢、神志半昏迷,仍堅守戰位3個多小時,直至戰斗勝利。戰斗結束后,麥賢得被國防部授予“戰斗英雄”稱號,“鋼鐵戰士”麥賢得的故事還曾被寫進小學課本。2017年以來,麥賢得先后榮獲“八一勛章”“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等。
戰斗英雄挺過了生死關
麥賢得出生于一個普通船民之家,18歲那年參軍入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海軍戰士。
據悉,海軍是技術兵種,那時海上作戰常在深夜,官兵們為此需要苦練“夜老虎”絕活:黑暗中即使視線受阻,仍能熟練操作艦艇機艙里的裝備。麥賢得在訓練中常廢寢忘食,蒙住雙眼,在輪機艙里一個螺絲、一個接口地揣摩,將機艙里的幾百條管道、幾千顆螺絲,摸了一遍又一遍,做到了然于胸。在1965年的“八·六”海戰中,麥賢得苦練的本領派上了大用場。
1965年8月6日凌晨,新中國成立后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在東山島附近海面正式打響。激戰中,麥賢得頭部被彈片擊中,腦漿外溢,頓時失去知覺,昏迷過去。在經過緊急包扎處理后,麥賢得蘇醒了過來,在頭部失血過多眼睛不能視物的情況下,他憑借訓練中練就的“夜老虎”本領,以驚人毅力,頑強的意志堅持戰斗長達3個小時,最終與全體參戰官兵一起取得了戰斗的勝利。
戰斗結束后,麥賢得榮立一等功,被國防部授予“戰斗英雄”榮譽稱號,他所在的611艇被人民解放軍海軍授予“海上英雄艇”榮譽稱號。麥賢得也在黨和國家的全力搶救下,經過多次手術后終于挺過了生死關,但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幾乎全部喪失,記憶力受到極大損傷,還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癥。
但如今,麥賢得在妻子李玉枝數十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的照顧下,不僅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而且還能寫出一手好字,他經常會寫下“向海圖強”“精忠報國”“永作小小螺絲釘”等詞句。
記者此前也曾多次到麥賢得夫婦在汕頭的住所采訪,麥賢得雖然言語表達仍不甚清晰,但身形挺拔的他眼神中仍透露著一股軍人特有的堅毅,口中更是常常念叨著:“感謝黨、感謝祖國和人民,如果沒有祖國的搶救,就沒有我的今天。”
夫婦倆常參加公益活動

戰場上,麥賢得是“硬骨頭”,退休后的他也“閑不住”,并且甘當“小小螺絲釘”。
“老麥退休后,希望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把革命傳統一代代傳承下去,他還受邀擔任多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并且堅持到汫北小學開展捐資助學。”李玉枝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她與麥賢得經常一起參加軍地各種公益活動,深入部隊、學校、機關、企業等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希望能夠發揮余熱為黨和國家多作貢獻,在學生們心中播撒愛國主義的種子。
據介紹,2013年,麥賢得曾購買了一批書籍,為母校汫北小學建立了一座圖書閱覽室,并和李玉枝一起聯系社會愛心人士捐款,設立獎學金。
半個世紀以來,麥賢得的英雄事跡和精神始終激勵著一代代年輕人成長。為了讓英雄精神在校園發揚光大,汫北小學的退休老校長麥思齊始終站在宣傳麥賢得英雄事跡的第一線,他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和精力,籌建了“戰斗英雄麥賢得事跡陳列館”。
據悉,戰斗英雄麥賢得事跡陳列館共有“向英雄學習”“八·六海戰”“英雄本色”“英雄背后的英雄”和“英雄家鄉”五個篇章,收集展出的書報、衣物、勛章、墨寶、信封、模型等實物3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