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社會治理創新實踐系列報道之四:
科技賦能基層社會治理
用“小程序”辦好“大事情”,以服務全程全時、管理高效有序來實現基層善治,有效提升社會治理精準度和精細化水平。6月25日,談到市域社會治理講智治時,昌吉回族自治州黨委政法委委員,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黨支部書記褚要現說,強化智治支撐作用,為市域社會治理智慧化賦能,可以更好地優化平安昌吉內涵。
智慧物流 升級平安基礎
近年來,隨著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快速發展,企業生產生活物資貨運量持續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轄區正常交通秩序。2020年12月,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搭建“1+9+9+9”智慧物流服務體系(即1個智慧物流管理平臺、 9個智慧交通卡點、9家煤礦企業“司機之家”、9個公共區域“司機之家”),初步實現對大型貨車的精準管理,提高了卡點通行效率,減少了車輛等待時間。
“ 以前,交通檢查站檢查一輛車需要3-5分鐘,平臺投入使用后僅需30秒。”6月8日,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信息中心智慧物流運營小組負責人張方說。

“智慧準東物流平臺”實現貨運車輛的智能化調度,實時發布貨運信息,司機通過手機一鍵搶單,車和貨源精準匹配,“企業有貨找不到車”“大車輾轉拉不到貨”的現象一去不復返。
據統計,今年1月1日至6月8日,進入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車輛達到197.24萬輛次,駕駛員278.01萬人次,自智慧準東物流平臺上線使用以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道路交通事故率下降23%,有力確保了駕駛員的平安出行。
優化服務 “放管服”落到實處
“我今天過來補辦戶口簿時,窗口工作人員指導我下載了‘新疆公安’APP,并告訴我以后在家也可以辦業務,不用再到派出所排隊了,這真是太方便了!”6月11日,在昌吉市公安局建國路派出所,昌吉市居民馬玉亮拿著新辦的戶口簿告訴記者。
“現在來服務大廳辦事的群眾少多了,而過去這里人擠人,有時候我們忙得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該所戶籍窗口業務民警劉美涵說。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是昌吉州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昌吉州把優化政務服務作為“放管服”改革的重點,簡化辦事流程,提升服務質量,讓群眾“最多跑一次”。其中,昌吉州公安機關發布多項“最多跑一次”服務事項,涵蓋戶籍、身份證、行政審批等群眾普遍關心和關注的業務,部分業務甚至可以借助互聯網實現“零跑趟”辦理;昌吉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在城區41個便民警務站建立交管服務點,方便群眾就近辦理各類交通違法處理業務;昌吉州交警支隊車管所打造“保險+”車管服務模式,在全州設立23個農村交管業務便民服務點。

科技支持 助力基層治理
近年來,昌吉州“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的和諧社會環境進一步加強,各族群眾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平安昌吉內涵優化與該州平安創建和行業平安創建活動中的科技賦能、智慧支持的基礎分不開。
昌吉州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中,強化數據信息一網共享。昌吉州深化智慧城市建設,圍繞云衍生數據匯聚,完成州直、縣直和鄉鎮政務信息化系統上云。構建信息數據互聯互通的一體化政務服務網,為智慧城市各類應用網絡互聯奠定基礎。
昌吉州重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平安建設一網協同。通過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智慧平臺建設,做好各類政務服務事項認領與發布工作。實現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在全州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服務的延伸。同時,實現全州鄉鎮街道和村社區與各級綜治中心互聯互通,推動網格化信息系統平臺、綜治信息等服務平臺等多網合一,實現平安建設一網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