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意外,“吳亦凡被刑拘”的消息一經公布,便瞬間刷爆了整個社交網絡。
7月31日,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通報,針對網絡舉報的“吳某凡多次誘騙年輕女性發生性關系”等有關情況,經警方調查,吳某凡(男,30歲,加拿大籍)因涉嫌強奸罪,目前已被朝陽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偵辦工作正在進一步開展。
從家喻戶曉的“流量小生”到被依法刑拘的犯罪嫌疑人……這場持續近兩個月的“互撕大戲”,隨著調查工作的不斷深入,孰是孰非正逐漸浮出水面,讓吃瓜群眾不禁拍手稱快!
而回望整個事件,曾被夸了這么多年的“天神”,緣何走到這一步?又是什么造就了如今亂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成也流量,敗也流量!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只要手握流量,即使作品寥寥,都能擁有無與倫比的吸金能力。然而,依靠流量而起、享受流量紅利,勢必也要直面流量帶來的驚濤駭浪。無論是此次的“吳亦凡事件”,還是之前的“鄭爽代孕事件”,一個個人氣明星的“翻車”,無一不講述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故事。流量是受眾所賦予的,但個別藝人被萬人追捧的光環沖昏了頭腦,仗著自身流量和社會地位為所欲為,甚至藐視法律、挑戰不容挑戰的底線。殊不知,無論你是誰,無論頭上的光環多么耀眼,只要觸碰了法律紅線,一切都會歸零。
從選秀叫停到潮流偶像跌落神壇,不難看到,在強力監管之下,流量造星的模式正在走向拐點。當然,流量不是原罪,流量之所以被污名化,根本問題在于名不副實。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從“流量王”變成被流量反噬,沒有藝德是關鍵。吳亦凡“塌房”的故事并不是孤例,近年來,一些藝人的所作所為反復刷新公眾認知下限,有的演戲不背臺詞念數字,有的演唱靠假唱,有的甚至涉及違法犯罪,酒駕、家暴、嫖娼、代孕、吸毒……一系列挑釁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線的“爛瓜”和“丑戲”不斷充斥網絡,讓人不禁反問,明星不具備基本的道德品質,如何能發揮正確的榜樣引領作用?
毋庸置疑,明星是光環更是責任。作為有巨大影響力的公眾人物,明星是社會文化價值觀念傳播的重要主體,社會公眾對其道德品質寄予了更高要求,其也理應在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社會公德、恪守職業道德等方面加強自我約束,承擔起更多傳播正能量的社會責任。時刻謹記,想在演藝圈走得更遠,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條叫“藝”,一條叫“德”。
激進造星,飯圈該整!不同以往,現在偶像只要顏值夠、人設好,就有粉絲來追捧,而有了流量,馬上便有資本的加持。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流量成為衡量一位藝人實力的重要標準,各家粉絲為了捍衛偶像的地位,買代言、做數據、投票打榜、應援集資、刷量控評……一波波真金白銀助推了偶像的“晉級”之路,然而,這個通過金錢包裝出來的光鮮臉孔,真的值得你追捧嗎?
一件件明星“翻車”事例,都一再向粉絲發出警示,不要盲目崇拜,一味無底線地追捧,不僅不會讓那些藝德不高的偶像真正進步,反而給了他們興風作浪的土壤。粉絲追星,追的本應是“美好”,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偶像,要從思想上徹底轉變,只有做到德藝雙馨才能堪稱榜樣,才值得追!喜歡一個偶像可以沒有理由,但是底線永遠不能降低。只有共同提高做明星的門檻,才能止住娛樂圈的不正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