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檔案】涂治,新疆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開創者之一。1939年,涂治來到新疆,擔任新疆學院(今新疆大學)領導職務;新中國成立后,涂治擔任新疆農林廳廳長、八一農學院(今新疆農業大學)院長等;1950年,涂治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5年,涂治被授予中國科學院生物地理學部委員;1976年3月,涂治因病逝世,享年75歲。

“我們都是黨的兒子,人民的兒子。現在我的身體很好,還能堅持工作,希望還能為黨和人民再工作十幾年。” ——涂治
在新疆農業大學校園里,涂治的塑像靜靜佇立。今年清明節期間不斷有師生自發來到這里獻花,向這位將生命獻給新疆農業科學事業的先輩表達追思和敬仰。
提起新疆農業,繞不開一個名字——涂治。雖然已故45年,但他愛國愛黨、奉獻新疆的事跡依然在新疆各族干部群眾中流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來者。
涂治殫精竭慮為新疆農牧業發展規劃的藍圖,如今在天山南北已變為現實。

開啟科學救國之路
在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里,涂治墓前的挽聯濃縮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1901年,涂治出生在湖北黃陂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他自幼勤奮好學,1924年考取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專攻植物病理學和作物育種學。5年后,獲得博士學位的涂治懷著科學救國的理想回到祖國,先后在嶺南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任教。其間,對共產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堅信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求解放,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并決心獻身于革命事業,從此開始了漫長曲折的科學救國之路。

1939年,在新疆學院(今新疆大學)院長杜重遠的邀請下,涂治毅然放棄內地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揮別家人、同事和弟子,拖著三四個裝滿書籍的大箱子,經過兩個多月的跋涉來到新疆。
1942年,反動軍閥盛世才將涂治逮捕入獄。在獄中,涂治受盡酷刑,左腿嚴重損傷,落下終身殘疾,但他始終堅貞不屈。出獄后不久,涂治便積極參加地下革命組織“戰斗社”的活動,利用家中一臺舊收音機,每日秘密抄收延安新華社的廣播電訊,在《戰斗》周刊上登載,或印刷傳單散發到全疆各地,當時對喚起新疆各族人民的革命覺悟,起到積極的作用。
1950年1月,時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書記的王震介紹涂治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一生奉獻新疆農業
“涂治院長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新疆農業,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他熱愛國家、為事業砥礪奮斗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趙震宇動情地說。
趙震宇是新疆農業大學教授,曾跟隨涂治進行科學研究十多年,直到現在,他還保存著涂治寫的《吐魯番地區林木病蟲種類普查報告》。在涂治的影響下,今年93歲的趙震宇仍在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解放初期,新疆百業待興,需要大量的農業科技干部。1952年,新疆八一農學院成立,涂治被任命為院長。
為了解決師資問題,涂治四處奔走,隨王震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請了16名專家、教授來疆任教。涂治提出“理論聯系實際,教學生產相結合”的辦學理念,以延安“抗大”精神辦學。全院師生除了在校內進行課堂教學外,還經常深入部隊和田間地頭推廣先進技術,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些教學活動,一方面推動了部隊生產,為軍墾農場的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大批農業技術骨干。
在涂治的倡議和籌劃下,全疆各地州、縣都建立了農業技術推廣站。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涂治還經常鉆研學術,翻譯出版了幾十萬字的國外農業科學論著。
博斯騰湖蝗區、阿拉爾墾區、烏伊公路沿線、塔克拉瑪干沙漠……盡管腿腳不便,可幾十年來,新疆很多角落都留下了涂治堅實的足跡。
推行先進的耕作栽培技術、進行噴灌滴灌實驗、提倡實行農業機械化、推廣牧草輪作制……這些都凝聚著涂治的智慧和汗水。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
家國精神薪火相傳
“我們都是黨的兒子,人民的兒子。現在我的身體很好,還能堅持工作,希望還能為黨和人民再工作十幾年。”新疆農業大學校史館里,陳列著涂治生前寫給兒孫的兩封信,樸實的話語展現了一名老黨員不變的初心,體現了涂治濃濃的家國情懷。
“就像信里說的那樣,爺爺一直努力工作,躺在病房里還念念不忘工作上的事。”涂治的孫子涂振東說。
1973年,經歷十年浩劫的涂治,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恢復了自由,這時,他已經72歲。
盡管年老體弱,重病纏身,涂治仍與科研人員一起到全疆各地進行調查研究。涂治忍著病痛趕出《關于迅速發展新疆農林牧生產的意見》一文,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發展新疆農業生產的若干條戰略措施,這是他研究發展新疆農林牧業生產的科學總結。1979年5月7日,《新疆日報》大篇幅刊發了這篇極其寶貴的遺作。

周圍的朋友看涂治那么辛苦,經常勸他:“你精通英、俄、德、法四國語言,年歲又這么大了,不如做點翻譯工作,或者坐下來寫寫書也行。”他卻回答:“我要為黨再干十年。之后,再坐下來寫點東西也不遲。”
“爺爺經常教育我們在工作上要兢兢業業,要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從他身上我學到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品格,這是我一生的財富。”涂振東說。
深受涂治影響的涂振東,繼續著爺爺的事業,成為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的一名科技工作者,他也要把一生奉獻給農業科研事業。
如今,涂治雖已去世45年,但人們心目中的涂治并沒有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遠去。涂治杰出的教育思想、光輝的奮斗業績、崇高的人格風范以及他那嚴肅又可親的音容笑貌……仍然回蕩在新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