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綠水青山、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關注民生熱點、維護公共利益……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肩負著重要使命。但實際辦案中,總有些目不能及、足不能涉的場景和領域,為取證勘查帶來困難。近年來,隨著智慧強檢的推進,新疆檢察機關不斷解鎖高科技,上可航拍取證,下可檢測土壤,公益訴訟增添科技“翅膀”,辦案質效大幅提升。

航拍一目了然 三維還原真相
8月12日,在烏魯木齊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郝某、殷某某等6人非法采砂破壞生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公開庭審,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人以多媒體示證、播放視頻等方式,向法庭出示了7組40余份證據,客觀真實地還原了案件真相。
其中,一組無人機拍攝的視頻和照片令旁聽人員印象深刻——連片的綠色耕地中,一個巨型砂坑格外刺目,砂坑四周巖層裸露、坑壁陡立,肉眼可見其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
當天,昌吉州檢察院要求郝某等人承擔恢復地質環境原狀的責任。
“目前,在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方面的公益訴訟案件中,我們廣泛使用無人機航拍取證,有效解決了現場勘查難、調查取證難等問題。”昌吉州檢察院第六檢察部副主任張真榮說。
事實上,早在2018年,昌吉州檢察院辦理全疆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時,便借助無人機對涉案公司破壞生態環境和礦產資源的行為進行調查取證,多年來,昌吉州檢察機關公益訴訟部門檢察人員的無人機操作技術也日漸成熟。今年5月,在第一屆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勘驗取證業務競賽中,該院第六檢察部四級檢察官助理包學斌榮獲“勘驗取證能手”稱號。
如今,借助GPS、無人機等辦案,推動公益訴訟案件提質增效,在新疆各級檢察機關已不再是新鮮事。
2020年5月,吉木乃縣人民檢察院辦理督促保護薩吾爾山冰川水資源行政公益訴訟案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人民檢察院阿勒泰分院組建公益訴訟辦案團隊,前往吉木乃縣實地調查取證,現場演示無人機操作流程,對檢察人員進行手把手教學。
案件協調會上,檢察人員向相關行政單位展示無人機航拍圖片制成的三維建模地圖,水源地附近的違規建筑及被破壞的草場地貌清晰可見,行政單位當即接受吉木乃縣檢察院發出的檢察建議。今年2月,該案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公益訴訟檢察服務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快速精準檢測 確定關鍵證據
實驗室、檢測儀……2020年,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喀什分院建成全疆首家快速檢測實驗室。
該實驗室以公益魔方智能化快速檢測設備為主,能夠滿足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領域及食品安全類公益訴訟案件的勘驗取證和初步檢測需要,為解決相關公益訴訟案件證據滅失快、檢測耗時長難題作出新的探索。
智能化檢測設備能夠快速檢測水質、土壤、食品、藥品領域的16種元素,借助大數據、無人機等技術,不僅可以查明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還可以發現私設工廠、破壞堤岸等違法行為。
2020年4月,麥蓋提縣人民檢察院接群眾舉報,稱該縣某火鍋店將顧客食用后的鍋底湯料過濾煉制后,重新供消費者食用。
麥蓋提縣檢察院迅速聯合公安機關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突擊檢查火鍋店,喀什分院運用公益魔方智能化快速檢測設備檢測涉案油脂,確定了立案的關鍵證據。
除了智能化快速檢測設備,喀什地區檢察機關還搭建“聚力云”公益訴訟輔助辦案平臺,實現公益訴訟檢察業務與檢察技術的有效融合。
據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喀什分院第七檢察部主任李潔介紹,“聚力云”公益訴訟輔助辦案平臺可遠程指導線索發現、調查取證、案件討論等,利用公益訴訟勘察車和無人機,現場進行水質采證、空氣檢測等快檢項目,并將實時畫面傳輸至指揮中心,大大提高了辦案效率。
智慧檢察切入 方便群眾舉報
“檢察官,我發現這里有一大堆垃圾沒人管,很影響環境衛生。”近日,阿克蘇市人民檢察院收到群眾用微信小程序反映的問題。
檢察官通過后臺定位,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核實情況后,立即向阿克蘇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大隊發出口頭檢察建議,要求其盡快督促完成垃圾清運,整治環境污染,同時將案件處理結果發送至舉報人手機。
今年以來,該院緊盯城市垃圾亂堆亂放問題,先后聘請26名公益訴訟損害觀察員,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收集線索、拓展案源,建立公益訴訟線索快速處理機制,加大環境污染整治力度。
2019年底,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阿克蘇分院自主研發的e檢阿克蘇“一站式”掌上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以智慧檢務建設為切入點,集律師閱卷、案件查詢、在線信訪、掌上微公益、線索舉報等功能于一體。
阿克蘇地區檢察機關通過各類宣傳,呼吁群眾通過e檢阿克蘇“一站式”掌上服務平臺中的e檢阿克蘇——掌上微公益小程序,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舉報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解決了一批亟待解決的問題。
2020年11月,e檢阿克蘇“一站式”掌上服務平臺獲評2020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檢務十大創新案例。
去年以來,公益訴訟線上舉報的方式在全疆推廣,自治區檢察院指導各分州市檢察院,打造公益訴訟隨手拍舉報平臺,擴大公眾維權參與度,讓群眾成為公益訴訟監督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