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6周年紀念日。76年前,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標志著中國人民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畫上了句號。我們紀念這個苦難、犧牲與勝利的日子,不僅僅是為了慎終追遠,更是要在回望歷史中凝聚開辟未來的力量,特別是感召青少年在向英雄的致敬中接受抗戰(zhàn)精神的洗禮。
當代青少年生活在和平環(huán)境之下,不用置身烽火硝煙,鮮有面對生死的抉擇,更沒有體驗過民族存亡之際的苦難,如果不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不用偉大的精神培根鑄魂,青少年中難免出現(xiàn)家國情懷淡薄、理想信念弱化的現(xiàn)象。而每年的這個紀念日,都是讓青少年銘記苦難輝煌、弘揚偉大抗戰(zhàn)精神的契機。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當你沉浸在胡編亂造的抗日神劇中時,請撥開歷史的塵煙,你會看到曉月動人的盧溝橋上千瘡百孔的彈痕;當你追過的“流量”明星無知地在靖國神社打卡時,請穿越歷史的隧道,你會看到侵華日軍對我30萬同胞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這是殘暴的日本軍國主義以其慘無人道的侵略行徑,在中華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是苦難的中國人民銘心刻骨的傷痛!
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當你沉迷于光怪陸離的網(wǎng)游而無法自拔時,請回望歷史深處,你會看到冰天雪地里吃著草根、樹皮,楊靖宇“既有血,又有鐵,只待去沖鋒”;當你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喊“媽”時,請穿過歷史長河,你會看到面對酷刑和屠刀,堅貞不屈的趙一曼告誡兒子“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我們腳下是抗日英雄鮮血染過的山河,震撼心靈的是中華兒女視死如歸的氣魄!
傷痛縱然結(jié)痂,記憶不會風化。血雨腥風的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永遠不能忘記中華民族苦難輝煌的歷史,要傳承和發(fā)揚英雄的愛國情懷、民族氣節(jié)、英雄氣概、必勝信念,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去。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抗戰(zhàn)勝利后的短短76年,歷經(jīng)苦難的古老中國浴火重生、鳳凰涅槃。這是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帶給我們的自信和力量,也是滋養(yǎng)新時代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源頭活水。今天,我們對英雄最好的致敬,就是賡續(xù)他們的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不畏強暴、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拔節(jié)孕穗的青少年時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我們要用深入、持久、生動的方式,讓波瀾壯闊的抗日戰(zhàn)爭歷史、彌足珍貴的偉大抗戰(zhàn)精神直抵青少年內(nèi)心,讓他們在向英雄的致敬中收獲心靈洗禮,生發(fā)出深刻而真摯的愛國情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凝聚起民族復興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