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的事無大小。近年來,塔城地區烏蘇市積極探索網格+、調解+、互聯網+的“兩網”融合、多元化解一站式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變“多頭跑”為“跑一地”,變“群眾跑”為“干部跑”,打通矛盾糾紛化解的“最后一公里”,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
“網格+”打好源頭預防“主動仗 ”
今年國慶節前夕,西城街道物流園社區網格長走訪掌握,轄區某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四個股東2019年分家,陳某某、趙某某等三個股東撤資投資其他項目,物流公司現任董事長姜某同意將微小企業創業園的門面房抵作當時入股的成本和股息,但各種原因遲遲未辦理相關轉讓手續,陳某某等三個股東著急用錢,欲將姜某起訴至法院。
社區書記金花詳細了解情況后,將雙方帶至社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邀請到轄區網格內物流中心、曾多年在房管系統工作多年的張曉梅、駐社區法官楚春環共同調解。經過兩輪調解,最終雙方各退讓一步,達成一致協議,法官現場確認,于近期將33套門面房抵給三個股東,并順利辦理相關手續。
一樁涉及價值幾百萬的矛盾糾紛在家門口調解完畢,雙方對調解人員贊賞有加。
烏蘇市按照“全域覆蓋”的原則,科學劃定住宅網格、商鋪網格、單位(企業)網格,充實網格力量,建立矛盾糾紛排查責任體系,有效落實“人在網格中走、事在網格中辦、情在網格中結”。同時,網格員對于網格內鄰里各種小矛盾糾紛,迅速化身“調解員”,及時做好鄉俗民約和法律法規等說明解釋,第一時間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網格內,做到小事不出聯戶、中事不出網格、 大事不出村隊(社區)。今年以來,共排查矛盾糾紛670件,化解率96.2%。
“調解+”打造矛盾糾紛“終結站”

今年8月,烏蘇市民邴某將一面錦旗送到烏蘇市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
“謝謝你們,沒想到事情過了8年你們還能幫我解決。”邴某十分感慨。2013年7月,邴某與烏蘇市某村簽訂用地協議書,但在建設過程中,邴某占用了部分林地。事后,該違法占用土地部分的建筑被拆除,邴某與該村村委會產生矛盾。
烏蘇市夾河子鄉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成立后,主動邀請雙方協商,最終,邴某與村委會達成了賠償協議。
烏蘇市堅持“大矛調”工作理念,切實轉變各級干部作風,創建一站式“調解+”模式。建立市、鄉鎮(街道)、村隊(社區)三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198個,選優配強人民調解員,群團組織主動參與,做到人民調解合法化、行政調解規范化、司法調解專業化,真正把矛調中心打造成回應群眾訴求的服務站、化解矛盾糾紛的終點站,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黨委、政府的溫暖。今年以來,化解疑難復雜矛盾糾紛109件。
“互聯網+”開啟社情民意“直通車”
7月13日,烏蘇市一村民周某在網上向水利部門反映:農業用水資源緊張。
7月14日,他就收到了回復:烏蘇市委、政府研究決定,全面調整2021年度地下水資源取用水計劃,在優先保證二輪承包土地及退耕還林土地用水的前提下,調整已耕種的集體和國有土地,按灌溉定額341立方米/畝調整計劃水量,確保正常灌溉。
“沒想到我的留言這么快被政府看到,而且前一天在網上反映的問題,第二天就解決了,感謝政府!”周某再次留言。
為推進“互聯網+”網絡信息化建設,烏蘇市建立健全網上信訪服務機制,拓寬民意訴求表達渠道,將“網上信訪大廳”、網格化智慧服務平臺、市長信箱、熱線投訴、微信公眾號及手機客戶端投訴平臺等納入烏蘇市網上信訪業務中心統一管理,依法依規受理訴求、全程跟蹤督辦、結果及時反饋,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網訪比走訪更便捷、更高效,促使網上信訪成為群眾反映訴求的首選渠道。今年以來,烏蘇市受理網上信訪投訴208件,網投占比88.44%。
烏蘇市政府副市長葉華說:“今后烏蘇市將嚴格落實主體責任,踐行群眾路線,豐富新時代群眾工作制度、載體,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積極探索烏蘇特色‘楓橋經驗’,做到每一個案件案結事了,讓群眾獲得感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