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虎年春節將至,在千家萬戶的大門上,會出現一個個的“福”字,那是中國人對生活最本真的一種期盼。
什么是福?說小一點,孩子成績提高是福,節日闔家團圓是福;說大一點,出行方便是福,看病不貴是福;再往大了說,國家強盛是福,人民安康是福。福的范圍無所不包,但概括起來也很簡單,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福之所在。
福從何來?從個體層面講,來自每個人的奮斗;從宏觀層面講,則來自一個良好社會的構建,在這個層面,政府必須有作為,而且要有大作為。毋庸諱言,占據“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對所轄地區、行業發展有著關鍵性影響。領導干部的政績觀如何,是影響一地發展的重要因素。
新年伊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2022年新年賀詞中,有一句話讓筆者印象極其深刻: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簡簡單單十六個字,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體現得淋漓盡致。而中國這些年令人振奮的繁榮發展,為這十六個字提供了最堅實的印證。
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出發點在哪里?就是為人民造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造福人民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出發點決定著方向,牽一發而動全身。
2022年,對新疆有著非凡意義。新的一年,“樹立正確政績觀”多次出現在自治區各大媒體的相關報道中,顯示出這是當下對各級領導干部的迫切要求之一。正是在這種氛圍下,天山南北出現了“新疆政務服務健康通行碼”一碼通行全疆等一系列讓人心情舒暢的變化。這些變化,每一個都在溫暖著新疆各族群眾的心,每一個都在凝聚著百姓對政府的向心力。
為民造福的政府,必然得到人民的擁護。“人民在想什么?最需要什么?”這個問題其實一點都不復雜,只要眼睛望向人民群眾,心里放著人民群眾,就不難發現人民的需要。1月5日,人民網“領導留言板”開通“來和新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聊聊您的期盼”專欄,短短一周時間,后臺就收到各類留言超萬條,內容從個人事項到行業建設、從小區生活到新疆發展無所不包。
這說明什么?說明老百姓不僅希望自己的日子紅紅火火,也希望大家都過得越來越好,更希望社會發展能充滿生機活力。不然一個普通老百姓,在留言板里為“全疆的鄉村振興”“新疆的航天育種航天農業產業”“新疆的科研人才隊伍建設”等“大事情”建言獻策做什么呢?這恰恰表明,我們的群眾是在把新疆的事當做自家的事。在千千萬萬各族群眾看來,新疆各個領域的發展進步,就是自己的“福”,萬家燈火中的“小福”和天山南北的“大福”是統一的。
眼下,自治區兩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一件件議案提案情真意切,最重要的是,議案提案都建立在代表委員們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具有極強的針對性。這些來自一線的議案提案,聚焦百姓關切事,對它們的認真研究和回應,正是“正確政績觀”的重要體現。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270多年前,鄭板橋任山東濰縣知縣時寫下的詩句,在今天仍有著歷久彌新的意義。造福人民是最重要的政績,正如習近平主席2022年新年賀詞中所說,“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而千家萬戶的“福”,匯聚起來就是國家的“福”,是一個繁榮昌盛的中國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