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沒想到這么棘手的兩起侵權案件,在克拉瑪依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巡回法庭調解了。”4月11日,深圳某檢測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理人羅某對新疆法院知識產權案件的高效調解贊嘆不已。
4月26日是第22個世界知識產權日。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愈發凸顯,這也對我區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法院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充分發揮知識產權激勵和保護創新、促進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職能作用,為自治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從2012年至2021年10年間,全區法院審理知識產權民事、刑事及行政案件累計6600余件。
提升“知產”審判質效
如何讓司法保護更加及時高效?人民法院給出的答案是“專業化”。
近年來,全區法院依法履行審判職能,堅持公正高效,依法分類施策,突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重要作用。2020年4月26日,作為全疆首個專門集中管轄知識產權案件的法庭,烏魯木齊知識產權法庭正式掛牌成立,集中審理發生在全區范圍內有關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涉及馳名商標認定及壟斷糾紛的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案件。
與此同時,知識產權快審機制在烏魯木齊知識產權法庭正式落地,對事實清楚的民事侵權案件,集中開庭快審、快結,降低維權成本、縮短維權周期,有效提高審判效率。
一個個創新舉措落實到位,使知識產權民事案件調撤率高、群眾滿意度高。
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劉峰介紹,以2021年為例,全區法院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調撤率為81%,二審案件調撤率為53%。其中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一攬子化解386起一審知識產權案件,案件當事人紛紛稱贊法院采取的這種高效快速調解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需求日益增長,全區各級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深入開展司法保護調研,為重點行業提供精準司法服務,穩步推進知識產權審判改革創新,積極構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新格局。
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2020年,烏魯木齊知識產權法庭首例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的植物新品種案,入選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每每提起此事,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法官賈佳佳臉上總是帶著自豪。她告訴記者,此案不僅有效維護了品種權人的權益,更重要的是解決了植物新品種權“訴訟周期長、維權成本高”難題。可以說,這起案件為全區種業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近年來,全區法院在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認真履行職責,不斷探索知識產權保護新形式新方法,為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全區法院不斷加強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體系構建,與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新疆律師協會等單位建立知識產權糾紛訴調對接平臺,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案件司法審判與行政調解、人民調解訴調銜接機制。
同時,在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展仲裁、調解優先推薦試點工作,推廣利用全流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高效對接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等保護渠道和環節,實現司法審判與行政調解、人民調解的有機銜接,為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凝聚有力共識。
服務創新驅動發展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時至今日,提及2013年打贏的那場官司,阿某仍記憶猶新。阿某是一家企業負責人,他所制作的小花帽取得外觀設計專利權。后來,他發現麥某生產的花帽有侵權嫌疑,便向法院提起訴訟。受理此案的法官經過多方查證發現,阿某的設計有非常突出的個人創作元素,麥某的花帽則明顯有抄襲之處。“可以說,知識產權保護為新疆各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打足底氣。”劉峰說。
2020年,新疆某科技公司依法取得專利的烤馕機遭遇他人“高度復制”。于是,一場訴訟開始了,從基層法院到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11月,這起案件終于落槌定音,該公司負責人艾某得到17.5萬元侵權賠償。“這場審判是對我們企業不斷創新的肯定和鼓勵。”艾某激動地說。
“此案例正是新疆推動特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生動實踐。”烏魯木齊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盧敏表示,“馕坑”是新疆特色,從炭火到紅外技術到電烤,烤馕技術不斷更新,才是規模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審判中兼顧激勵科技創新,促進文化傳播,這樣才能讓創新創業者堅定信心,從而提升社會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