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阿克蘇,枝頭綠了,杏花開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
筆者跟隨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阿克蘇邊境管理支隊人員的腳步,去看望優秀護邊員開沙爾·吐爾遜。這位堅守在夏特古道的青年護邊員,一次次屢破奇功,2021年被自治區黨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
開沙爾·吐爾遜,1985年出生于溫宿縣博孜墩鄉吾斯塘博依村。2016年,在聽到招收護邊員的消息后,他主動報名,在次年4月加入護邊員隊伍,成為阿克蘇邊境管理支隊破城子邊境檢查站的一名護邊員。

“這是生我養我的土地,我必須守護好她”
開沙爾駐守的夏特古道是新疆最有名的三大古道(盤龍古道、塔莎古道、夏特古道)之一,它橫穿天山南北,全長120公里。
破城子邊境檢查站就駐守在古道的南大門,擔負進出古道人員、車輛和邊境的管控工作。
“三月春不來,九月寒冬至”是這里氣候的真實寫照。1月最為寒冷,積雪較多,厚度可達65厘米;7月份氣溫最高,高溫導致木扎爾特冰川迅速消融,常引發山洪。在這里戍邊巡邏是極其危險的。

2021年8月,開沙爾在巡邏中發現,一伙不明身份的人員形跡可疑。他連忙向上級匯報,并主動請纓,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優勢,帶領民警參與追堵行動。最終成功處置了案件。

同年10月,破城子邊境檢查站接到報警,兩名牧民在放牧時失聯。開沙爾帶領護邊員在深山里尋找三天,找到了被困在山上的牧民。在成功施救后,看著老鄉們不舍的眼神,他將繩子捆在腰上,冒著危險救出了10只羊,挽回經濟損失上萬元。
6年來,開沙爾·吐爾遜巡邊900余次、行程近2萬公里,多次為破城子邊境檢查站提供有效線索。
開沙爾說:“這是生我養我的土地,我必須守護好她。”
夫妻守邊,全家護邊
4月,夏特古道的春天才剛剛開始。“每天,我帶著騎巡隊一路走一路看,發現可疑的人穿越古道或是監控攝像頭損壞都要及時上報。”開沙爾介紹著。
2018年11月,開沙爾巡邊時,在河壩邊的“地窩子”發現了制作炸藥的雷管和引線,他懷疑是不法分子藏匿。11月的夏特古道早已寒風刺骨,他蜷縮在“地窩子”里蹲守了三天兩夜,直到檢查站確認是被丟棄的工程廢料才回到執勤點位。

開沙爾的妻子夏扎旦木在丈夫的影響下,也加入了護邊員隊伍。從此他們把家搬到了一號執勤點,雖然條件非常艱苦,但他們在這里一住就是六年。六年間,夏扎旦木不僅每天和丈夫一起巡邊,還在女護邊員隊伍中牽頭組建了戍邊女子騎巡隊,在邊境線上發揮著巾幗力量。

他們的大兒子凱迪爾旦在假期還會和父親開沙爾一同騎馬巡邊,腳步踏遍了古道的一草一木,他和父親一樣熟悉這片土地。巡邊經歷讓他對祖國、對邊境有著和同齡孩子不一樣的理解。“因為爸媽常年守護著祖國的邊境線,我才更知道國與家對每一個公民的意義。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這片多情的土地。”凱迪爾旦曾在中考作文上寫下這句話。

“他是古道一面旗”
開沙爾有著護邊員隊伍中為數不多的中專學歷,具備一定的國家通用語言基礎。他主動發揮自身優勢,幾年如一日承擔破城子護邊員隊伍的國家通用語言教學工作。
護邊員巴拉提·亞森在加入隊伍之初,很難用國語溝通,經過兩年多的學習,現在可以順暢地交流。

今年以來,破城子邊境檢查站與駐地鄉村、轄區企業積極聯創聯建,成立了黨小組,實現了黨建工作在基層生根,形成了“托峰腳下黨旗紅”的良好局面。護邊員執勤點黨小組成立后,檢查站每周五都會派一名支部委員到執勤點開展黨課教育,宣傳黨的政策,傳遞黨的聲音。

“守卡風為伴,戍邊志更堅”,如今,在破城子邊境檢查站黨支部紅色熔鑄下,開沙爾已然成為古道上護邊員隊伍中的一面旗幟,在他的影響和感召下,先后有37名護邊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夏特古道,黨旗飄揚,它也引領和激勵著廣大戍邊民警和護邊員,忠誠守護邊境的安寧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