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為充分發揮社區矯正工作指導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指導和規范社區矯正工作,推動社區矯正法正確實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5月31日,司法部發布4篇社區矯正工作指導案例,分別是“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縣對緩刑社區矯正對象付某某依法接收案例”“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對緩刑社區矯正對象呂某某依法給予警告并使用電子定位裝置案例”“上海市青浦區對緩刑社區矯正對象蔡某某教育幫扶案例”“遼寧省鞍山市鐵西區對暫予監外執行對象秦某依法提請收監執行案例”。
社區矯正是在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下,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發展起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非監禁刑事執行制度。我國社區矯正工作從2003年開始試點以來,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發展迅速、成效顯著。特別是2020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實施以來,社區矯正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此次發布的案例,是從司法行政(法律服務)案例庫中挑選的自社區矯正法實施以來辦理的典型案例,分別來自四川、江蘇、上海、遼寧4個省市,涵蓋了社區矯正接收、監督管理、教育幫扶和終止等執法環節,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積極維護社區矯正對象合法權益。如案例一“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縣對緩刑社區矯正對象付某某依法接收案例”中,執行地社區矯正機構協助人民法院核實并確定社區矯正對象付某某工作地為執行地,依法接收并為其辦理經常性跨市、縣活動審批,對促進社區矯正對象接受矯正,更好融入社會具有指導意義。二是體現了嚴格執法理念。如案例二“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對緩刑社區矯正對象呂某某依法給予警告并使用電子定位裝置案例”中,針對呂某某未經批準外出的情形,執行地社區矯正機構依法給予其警告并決定對其使用電子定位裝置,嚴格管理,切實提高監督管理的精準性和實效性;案例四“遼寧省鞍山市鐵西區對暫予監外執行對象秦某依法提請收監執行案例”中,針對秦某偽造妊娠檢查的醫學材料,虛構分娩事實,意圖逃避監禁刑罰執行的情形,執行地社區矯正機構及時展開調查,走訪核實證據,依法對其提請收監執行,對切實防止“紙面服刑”具有指導意義。三是踐行了分類管理、個別化矯正原則。如案例三“上海市青浦區對緩刑社區矯正對象蔡某某教育幫扶案例”中,執行地社區矯正機構對有嗜酒不良習慣、自控能力差、有過多次違法記錄的社區矯正對象蔡某某,因人施教,進行精準化教育幫扶,取得了較好效果。
面對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等方面更高水平的期待和需求,全國社區矯正機構將以此次指導案例發布為契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提高社區矯正規范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為推進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
以上案例均可在中國法律服務網“司法行政(法律服務)案例庫”中搜索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