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就做到最好!”這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看守所教導員王榮常說的一句話。
從警25年來,王榮從戶籍警、社區民警到看守所教導員,每一個崗位上,都在群眾中留下一路好口碑。

“辦法總比困難多!”
近日,筆者見到了王榮,文靜、秀氣、笑意盈盈……
“我是1997年入警,開始做的是戶籍警的工作,2008年開始,在昌吉市文化宮社區當社區民警,經常開展入戶走訪,了解民情民意。”王榮靦腆地介紹著自己的經歷。
“當時,社區有300多戶喬遷戶,因多種原因辦不上房產證,群眾急,我們也急。”這事兒讓王榮印象深刻。
“是王榮警官跑上跑下幫著我們找人找單位聯系,忙了好些日子才辦下了房產證,孩子們才能順利入學……”說起當時辦房產證的事,文化宮社區居民常勇軍對王榮贊不絕口。
社區警務工作瑣碎,更需要耐心和細心。
居民蔡某刑滿釋放不久,王榮上門了解情況,可是蔡某很抗拒,不開門也不見王榮。
“我聯系他的愛人也行不通,最后只能是采取蹲點的辦法堵他。”王榮笑著說,辦法總比困難多。
面對蔡某的抵觸,王榮在見面后的每一次交談中,都換上便裝,耐心地與蔡某掏心窩、聊家常。
得知蔡某家庭條件困難,她積極協調社區,幫助為蔡某的兒子申報了當年的困難家庭學生補助。
在王榮的一次次關心和幫扶下,蔡某終于敞開了心扉,還時常主動找王榮聊天,和左鄰右舍也相處融洽。
“王警官待人溫和,和群眾貼心,是為人民服務的好警察,我們一直都記得她的好!”王榮離開社區多年,社區老人施心燕說起王榮記憶猶新。
“立刻送醫院!”
2021年4月的一天,昌吉市看守所在押人員高某稱其不舒服,還伴有嘔吐癥狀。
“我們立即按程序將高某送往醫務室進行緊急檢查。”王榮說。
當醫生告知高某有心梗危險時,王榮果斷下令:“立刻送醫院!”
民警將高某送至昌吉州人民醫院,經檢查,高某心梗癥狀較為嚴重,州醫院不具備手術條件,須立即轉至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救治。
情況緊急,王榮一邊指揮現場,一邊向上級請示。最后,經請示,由昌吉市公安局先行墊付高某手術治療費3萬余元,這才使高某順利做了心臟搭橋手術。

家人的理解是前行的動力
疫情防控工作期間,王榮先后多次組織看守所領導班子、醫生及各崗位工作人員召開會議,研究制定消殺、通風、核酸、環境檢測等八項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預警機制,逐一跟進,核查核實各項工作、措施落實情況,及時有效地做好防疫各項工作,監所實現了零感染和零事故。
因工作原因,王榮無法每天陪伴在家人身邊,家人沒有責備,有的是默默支持。
“我們是雙警之家,孩子基本是放養型的……”說起兒子,王榮有些慚愧。
“每次回來輪休時,媽媽總是給我換花樣做各種好吃的,其實我已經長大了,我可以照顧好自己。”王榮的兒子雷霖對筆者說,他很自豪是警察的兒子,也特別理解爸媽。
丈夫、兒子的理解和支持給了王榮滿滿的力量,讓她在一次次“逆行”中堅守工作崗位,連續多年被評先選優。2014年,王榮獲評“全疆優秀人民警察”;2017年獲評“全國優秀人民警察”;2021年3月榮獲“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