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要發揮作用,需要人人信仰法律,法律信仰的形成,離不開法治文化的滋養和熏陶。近年來,伽師縣積極創新普法教育方式,既有整體謀劃,也下“繡花功夫”,持續增強干部群眾法治意識,用法治凝聚共識、浸潤人心,走出了一條新時代普法新路。

法治精神浸潤民心
在伽師縣縣城的迎賓路上,記者走幾步就看到一幅法治文化圖景;從銅城公園的法治文化長廊穿廊而過,一次法治浸潤悄然完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從孩童到老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學習陣地;巴仁鄉法治文化廣場上,法治動漫躍然墻上;村(社區)人人爭相參加法治培訓……
今年5月底,記者走進伽師縣,從縣城到鄉村,目之所及,遍布“法景”。
在伽師縣委政法委,一摞“普法材料”整齊擺放著,公職人員篇、農民(居民)篇、教育系統使用·法治副校長篇、企業員工篇……7個普法篇目各自成冊。
“這就是全縣人民一年的普法教材。”伽師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宣云娜介紹說,今年1月,結合“八五”普法工作,伽師縣將法治教育貫穿全年,由政法委統籌分層分類制定了“全年52周(學校38周)學法清單”,針對不同群體匯編了7個篇目,以增強全縣各族干部群眾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
每日發布一條法律條款宣傳品;每周五定為“全民學法日”,與“黨旗映天山”主題黨日活動同步開展;每月15日、30日以視頻講座的形式在全縣開展“法治半月談”活動,邀請專業人士及行業部門人員根據不同時間節點開展專題輔導;每季度安排一次學法考試,從政府領導干部到普通群眾全民參與……伽師縣加大普法內容供給,以多形式、接地氣的方式增強群眾司法獲得感。
4月15日,一場法治文藝匯演在銅城公園法治廣場上演。當地政法干警和普法志愿者自編自演了歌舞、小品、朗誦、快板等22個法治節目。節目吸引了眾多群眾,演出結合現場咨詢,向大家展示了一次“活”起來的法治教育。
“每天學一點,內容很實用,5月以來通過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內容,我掌握了不少生活中常用的法律知識。”5月28日,鐵日木鄉幸福村村民阿不都熱依木·吾斯曼在學習了當日的“全民學法每日一條款”后說。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伽師縣主動搭建群眾訴求服務平臺,暢通規范群眾訴求反映渠道,力爭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把群眾訴求化解在基層。
5月28日一早,在陜西省西安市務工的張某給伽師縣群眾服務中心打來熱線,請求解決困難訴求。
張某與妻子3年前從伽師縣前往西安市務工,在當地一家餐廳工作。雙方簽訂的務工協議在今年10月到期,因張某的原因現要與餐廳提前解除合同,但餐廳拒絕支付2400元務工費。
接到電話后,群眾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當即與伽師縣派駐西安市的工作隊聯系,協助張某當天就解決了問題。
伽師縣還向群眾公開了13個鄉鎮困難訴求征集二維碼、鄉鎮長熱線,結合網絡問政,積極發揮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用,及時化解糾紛訴求,切實讓群眾感受到法治建設帶來的實惠。
5月21日,王某通過某網絡問政平臺反映,伽師縣北京路某小區樓下的兩家咖啡店長期深夜擾民,一年間王某通過多種途徑反映情況均未得到解決。
伽師縣網絡問政領導小組辦公室收到問題后兩小時內即核準了責任單位,為喀什生態環境局伽師縣分局(以下簡稱“伽師縣分局”)。訴求被推送至伽師縣分局,要求該局5個工作日內核查及辦理。
5月24日,伽師縣分局、伽師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涉事社區、轄區警務站聯合開展現場情況核查。核實情況屬實后,當即給兩家咖啡店下了整改通知,要求其禁止播放嘈雜音樂,按規定時間營業。社區表示將加強日常管理,所在片區警務站負責今后顧客酒后吵鬧情況處理。
當日,伽師縣分局即對王某回訪,王某表示對處理結果滿意。隨后的3日內,伽師縣網絡問政辦及喀什地區網絡問政辦相繼對王某展開回訪,均得到滿意答復。
增強學法用法意識
法治文化浸潤,讓當地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普遍增強。
今年4月,買某在工廠作業時,駕駛工廠用車撞上了賀某的車輛,導致賀某的車輛受損,賀某要求賠償,被買某拒絕。賀某來到伽師縣“海霞調解工作室”申請調解。調解員阿爾孜姑·阿布都熱依木和努爾曼姑·阿塔吾拉開展調解。
兩人走訪了解糾紛情況,得知事發當日,賀某是在該工廠明確規定禁止在廠區駕駛私家車的情況下駕車出行,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兩人多次給賀某做工作,賀某最終放棄索賠,自行承擔修理費。
近年來,伽師縣大力推廣“楓橋經驗”,最大限度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2019年8月,在伽師縣委、縣政府、縣人民法院和縣司法局大力支持下,“海霞調解工作室”成立。這是一家經當地民政局審批,由伽師縣司法局主管,受當地法院指導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接受當事人自愿申請及由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委托的糾紛調解。
目前,工作室有4名調解員,平均年齡30歲,均為大專以上學歷,普遍熱愛調解事業。
為不斷提高調解專業性和效率,工作室還引入特邀調解員,提高了矛盾糾紛調解的成功率;邀請法官授課,定期組織調解員開展業務培訓,讓團隊更好地解決疑難矛盾糾紛。截至目前,調解室共調解各類糾紛370余起,解答群眾咨詢150余次。
伽師縣司法局副局長趙強介紹說,為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法律需求,伽師縣積極打造專兼結合的普法隊伍,推進法治工作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繼續加強“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將優質的公共法律服務人員引入基層。
截至目前,伽師縣共培養“法律明白人”1800名,基本實現村民小組全覆蓋,組建人民調解組織348個,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
法治文化重在建設、貴在落地。伽師縣用法治文化浸潤民心、滋養社會,引導當地群眾從一言一行做起,增強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法治文化正在伽師縣生根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