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7月12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發布會,圍繞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舉措與成效介紹相關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陶凱元、楊臨萍、賀小榮、沈亮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中宣部對外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文俊主持發布會。
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受理案件數量從2013年1421.7萬件上升至2021年3351.6萬件,結案標的額達到46.7萬億元。

發布會從六個方面介紹了人民法院十年來的工作情況:
一是堅持黨對司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始終把“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始終做到維護核心、絕對忠誠、聽黨指揮、勇于擔當、真學真信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審判執行工作中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
二是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推動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開展,2018年-2021年審結涉黑涉惡犯罪案件3.6萬件,24.4萬人。嚴懲殺人、放火、綁架等犯罪,嚴重暴力犯罪案件持續處于低位。依法懲治涉疫犯罪,切實保障疫情防控秩序。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堅決糾正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等一批重大刑事冤錯案件,讓人權司法保障更加有力。
三是依法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產權司法保護,依法糾正張文中案,對國企民企、內資外資、大中小微企業一律平等保護,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臺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20條實招硬招,實質性化解糾紛,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服務“六穩”“六保”,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全國法院受理各類知識產權一審案件從2013年的10.1萬件增長到2021年的57.7萬件,年均增長超過20%。出臺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等司法解釋,促進金融健康穩定發展。用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圍繞共建“一帶一路”和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完善司法政策,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四是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守好民生安全底線,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高空拋物等犯罪,及時發布司法解釋和典型案例。加強民生司法保障,貫徹實施民法典,深化家事審判改革,近十年依法審結涉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婚姻家庭等民生案件3600余萬件。在實現基本解決執行難階段性目標后,持續鞏固成果,2021年全國法院執結執行案件864.2萬件,執行到位金額1.94萬億元。大力推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2021年,全國法院在線調解解紛1084萬件,2022年1-6月在線調解糾紛577.3萬件。我國已建成聯動資源最多、在線調解最全、服務對象最廣的中國特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
五是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實行法官員額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健全司法制約監督體系,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完成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完善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健全人民法院組織體系,審判質效全面提升。深化智慧法院建設,出臺人民法院在線訴訟、在線調解、在線運行三大規則和加強區塊鏈司法運用意見。科技賦能司法展現廣闊前景。
六是著力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法院鐵軍。加快推進法院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全面從嚴管黨治警,扎實開展隊伍教育整頓,全國法院政治生態持續優化,紀律作風明顯好轉,隊伍素質能力不斷增強,涌現出鄒碧華、方金剛、周春梅、滕啟剛等一大批新時代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先進典型。
發布會還就涉外商事海事審判、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司法護航數字經濟、刑事審判工作、人權司法保障、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司法救助工作、民生司法保障、智慧法院建設等方面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