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值盛夏,哈密市葫蘆溝瀑布猶如一匹銀緞,潔凈無瑕,河道里水流清澈,碧波蕩漾,令人心曠神怡。
“曾經的葫蘆溝回來了!”村民們的感慨之言,讓哈密市伊州區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檢察官格外欣慰。今年年初,在公益訴訟的監督下,葫蘆溝河道環境污染和生態恢復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美回來了”的葫蘆溝,見證著新疆檢察機關打好碧水保衛戰的不懈努力。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時提到,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近年來,新疆檢察機關堅持內外共治、標本兼治、治補并舉,有效提高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水平,不斷推進水資源安全利用,為新疆水資源保護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雙長”聯動 護航綠水青山
6月初,霍爾果斯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李學慶和該院公益訴訟部門檢察官,在霍爾果斯市伊車嘎善錫伯族鄉切德克蘇河、開干河附近,走了好幾個來回。
部分河岸為何存在生活垃圾?相關河流的日常管理是否落實到位?李學慶一行邊走邊查,現場“問診”。
李學慶還有一個身份——“河長”,此次一同參與巡河的,還有霍爾果斯市農業農村局、河長制辦公室人員。
岸上無違建、水面無垃圾、河中無淤泥、河岸有綠化、污水無直排和清除黑臭水體,這是包括李學慶在內的眾多“河長”的治理目標。
2020年以來,新疆檢察機關全面推行“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各級檢察機關與各級河湖長制領導小組辦公室及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全面推進河湖水生態環境和水資源保護專項治理行動,取得良好效果。
新源縣人民檢察院、伊寧縣人民檢察院、特克斯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主動聯系當地水利局、生態環境局等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實地查看水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向群眾宣傳水資源保護法律法規知識,收集河道附近隨意丟棄、堆放廢舊農藥瓶等問題線索。
檢察官走訪調查,督促責任單位及時整改,通過案件辦理,督促清理被違法占用的河道1處,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積31畝,保護被污染土壤103.23畝。
阜康市人民檢察院與阜康市水利局聯合開展巡河檢查時,發現某公司在大黃山河段違規設置排污口,污染河水,隨后召開案件聽證會,明確相關行政機關責任,提出解決方案,取得了良好治理效果。
“雙長”機制的持續推動,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近年來,全疆檢察干警共參與巡河762次,共有143名檢察長擔任“河(湖)長”,當好河湖管理保護“領隊”,切實做到守水有責、守水擔責、守水盡責。
行檢合力 打擊水事違法行為
一泓泓碧水、一道道清流,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態之源。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
今年5月,最高人民檢察院與水利部共同制定了《關于建立健全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意見》,建立健全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加強對水利領域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保障國家水安全。
近幾年,在水資源保護治理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新疆各級檢察機關一邊監督,一邊積極探索良性互動,形成“行政+檢察”保護合力,共同打擊水事違法行為。
“現制現售水機申報許可程序是怎樣的?水質衛生安全日常監管職責如何劃分?后期維護保修監管職責誰承擔?”2021年6月,在喀什地區兩級檢察機關召開的一場公開聽證會上,檢察官拋出問題,請參加聽證的各行政機關當場研判。
幾個月前,檢察官發現,喀什地區部分現制現售水經營者,未到當地衛健部門申請安裝許可,未經住建部門審批私自接入小區內供水管網,且存在未公示衛生許可信息、未按規定檢測水質、使用“三無”制售水機、制售水機放置在被污染的環境中等違法情形。
為厘清監管責任,形成工作合力,檢察機關把相關問題涉及的行政機關全部邀請到會,向其送達訴前檢察建議書,共商治理方案。
會后,相關行政機關對全地區9個縣市144個居民小區安裝的242臺現制現售飲用水設備監督檢查,完善規范外部展示衛生許可信息、外觀標識張貼;對周邊環境衛生不達標的,要求整改;對未取得相關資質的經營者責令暫停使用設備、限時整改,全面系統治理當地現制現售飲水機相關經營活動。
2020年,針對轄區農業種植戶灌溉農作物時,存在不合理開荒打井、過度抽取地下水、無節制用水、欠繳地下水資源費等問題,庫車市人民檢察院成立辦案組對轄區14個鄉鎮逐一排查,并與庫車市水利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等部門進一步調查核實,確定全市轄區14個鄉鎮范圍內2100余名種植戶(企業)存在拖欠地下水資源費情況。
該院一方面向相關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職,切實保護地下水資源。庫車市委專門為此召開地下水資源保護專題會議,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對非法打井、無證取水、過度取水等違法情形全面清理,追繳拖欠的地下水資源費,作為專項資金用于水資源保護工作。
建管并重 推動修復水生態
葉爾羌河流域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水源主要來自喬戈里峰雪山冰川融水,流經莎車縣,是新疆最大的綠洲之一。
幾年前,葉爾羌河流域遭遇非法采砂,河道兩邊的生態環境被破壞。
相關行政機關對案涉企業作出行政聯合執法通知,但未明確糾正違法行為的履行期限,行政機關也未跟進監督和管理,致使采砂設備等違建設施未依法拆除,被破壞的河堤未及時回填修復,周邊生態環境持續遭到破壞。
2019年,莎車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利用無人機現場勘查拍攝、收集固定證據,向相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書,督促其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做好葉爾羌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
在行政單位的督促、協助下,涉案公司拆除了河道旁的采砂設備,完成了采挖坑回填恢復平整工作。
目前,采砂大坑已全部平整并補植復綠,葉爾羌河兩岸生態得到修復。
近年來,在水資源保護案件辦理中,新疆檢察機關主動延伸檢察職能,探索生態修復機制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積極引導涉案主體主動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把破壞的生態環境“補起來”。
去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兵團第二師制定《關于建立“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的指導意見》,同時建立河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檢察公益訴訟銜接機制,明確對于損害生態環境、破壞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檢察機關依法支持賠償權利人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調查取證、訴訟請求確定和依法提起訴訟等工作,確有必要的,由檢察機關依法支持起訴。
賠償權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門不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也無適格主體起訴的,檢察機關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6月1日,在富蘊縣天然水域,公證員、漁業企業代表和當地群眾共同見證了2.5萬余尾魚苗的投放。這是烏魯木齊鐵路運輸檢察院在辦理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中,以增殖放流方式修復被破壞的漁業資源和水生態環境的有益嘗試。
“新疆各級檢察機關將繼續聚焦水資源保護,積極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提高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水平,堅持打擊違法行為與修復生態并重,以檢察能動履職凝聚生態多樣性保護合力,為新疆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買買提艾力·瑪合木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