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道了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第十四督查組督查發現的情況:云南德宏部分口岸通道存在亂收費現象,不僅名目繁多而且標準不透明,導致口岸通道成“堵道”,外貿企業苦不堪言。而當有服務企業因自行加價被投訴后,當地相關監管部門僅提出整改要求,并未要求退還收費或采取其他實際措施。
受疫情拖累,近兩年來,一些企業發展受到很大影響,為此國家推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舉措幫助企業紓困解難。但在經濟發展壓力下,個別地方出現了一些向企業巧立名目亂收費現象。這種做法不僅容易消解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效用,而且嚴重破壞地方營商環境,損害政府公信力。為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今年6月下旬,多部門聯合印發方案,在全國集中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整治行動開展以來,亂收費現象得到了有力遏制,但個別地方還存在監管不力的情形,這使得一些亂收費行為在少數地方時有發生。
此次督查組在云南德宏部分口岸發現亂收費問題后,建議當地不僅要進一步清理不合理收費,而且要依法依規清退前期多收的費用,同時指出,地方政府在指定服務企業后,絕不能任由其擅自收費,要切實加強監督管理。這些明確具體的要求,再次表明國家層面對違規亂收費“零容忍”,絕不讓亂收費者從違法行為中獲利的鮮明態度。據了解,目前當地的整改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規范和清理涉企違規收費,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境況和發展信心,也關系到當地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構建與優化。地方監管部門要切實強化法治意識,不僅要通過明察暗訪、暢通舉報投訴渠道等方式及時發現涉企違規收費問題,而且要全面排查整改,嚴厲追責問責,以此有力遏制涉企亂收費行為,從而讓企業的負擔真正降下來,也讓市場的活力更好地釋放出來。